上下图均为《月亮上的妈妈》剧照。广西演艺集团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刘豫文/图
5月30日晚,由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广西演艺集团出品,广西演艺集团木偶剧团创作演出,胡红一编剧、导演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在广西儿童剧院成功首演。无论是奇幻温馨的剧情,还是乐队现场演奏的震撼,或是可爱的小朋友们的童声合唱,一幕幕场景都让观众心动,感受到温暖。
1题材关注留守儿童
在一个日渐荒芜的美丽小山村,10岁的留守儿童李想,跟老木偶、老裁缝和老邮差相依为伴。为了写出作文《月亮的故事》,李想梦到了妈妈。妈妈说她并不在城里打工,而是在天上用一块神奇魔毯,将月亮遮挡出千变万化。谁知,当李想骄傲地宣布“我妈妈在月亮上打工”时,老人们认定他生病发烧说胡话。李想非常伤心,从此拒绝跟任何人交流。为了打开李想紧锁的心结,三位老人和一只会唱歌的小母鸡,开始进行貌似荒诞的拯救行动:他们先是高唱古歌“喊月亮”,继而爬上房顶“摘月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帮李想实现了想见妈妈的美好愿望……
《月亮上的妈妈》反映的是中国当下的现实题材,将目光对准了农村留守儿童。作品深刻反映了天真善良坚强的少儿本性,歌颂相濡以沫、彼此关爱的乡村美好品格,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予以更有温度的陪伴和关爱。
2童趣之下凸显温情
据悉,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还荣获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19~2021年)扶持项目、2019年度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
《月亮上的妈妈》以富有童趣的舞台艺术手法,去展现人性之美、质朴之真和亲情之爱。演出通过运用现实、童话和梦境相互交织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故事里广大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做了巧妙无痕的艺术嫁接,温暖生动又不失幽默风趣。
记者看到,在观看剧目的过程中,许多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都被思念妈妈的李想感动了,眼眶湿润。而在李想询问谁来为他摘月亮的时候,现场的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大喊着“我来”“我来”,又让演出现场多了几分温情。
3艺术审美创新尝试
《月亮上的妈妈》的音乐朗朗上口,每一段音乐都有相对应的主题场景,与剧目情境相得益彰,大胆运用桂剧、渔鼓、彩调、零零落、山歌等广西音乐元素,既具本土特色,又有通俗韵味,这些音乐都源自民间“非遗”元素,听起来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温软走心。恰到好处的音乐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而演出乐队的倾情演唱,更是让观众大饱耳福。
在舞美设计方面,该剧也是下足了功夫。一栋传统木楼伫立,周围一片长草随风摇摆着,庭院摆放着一木方桌,还有那刚晾在竹竿上的被褥,小母鸡藏身的丑石头,给观众勾勒出一个美丽乡村模样,每一处场景都用心制作,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主创团队在创作初期,不约而同地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他们希望大胆地尝试,在被安徒生、格林童话等“舶来戏剧文学”的重重包围下,用中国少儿朝阳的声音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新闻推荐
新装电梯应设置双回路供电系统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梯安全条例》明天起施行
本报讯(记者谢韵)随着电梯成为越来越多建筑物的配套设施,电梯的使用及管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从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