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明(右一)正在和徒弟交流探讨项目
(上接一版)
郑志明“厚着脸皮”虚心向不同工种的钳工前辈学习请教,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没有退缩。
为了准备2003年首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他更是将自己“焊”在集训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进行十多个小时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志明攻克了0.1毫米的误差,一举获得优秀选手奖。凭着这股钻劲儿,他创新发明了方框修正法、打表修正法等多种手工钻孔方法,磨炼出炉火纯青的钳工技能,手工钻孔的误差,控制在0.05毫米内。
获得成功的郑志明没有沉醉于荣誉与掌声,而是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前方。他自学机械制造和机械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制造、UG三维建模等知识。他参与设计完成的创新项目获得过6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6项广西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二等奖和3项广西重工业先进工艺工装成果三等奖。
传道授业
勇当传承带头人
“传承是连接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我从前辈那里学到的精湛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匠心,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他们再传授给新人。”郑志明说。
一颗星星再亮,也没有一片星空美丽。2014年,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核心团队共15人。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要让他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学习,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郑志明说,与十多年前相比,现代科技发展智能化,加工和测量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改造,仅是传授经验方法还不够,必须要大胆创新。在做一些自主研制改良装备项目的时候,他会观察徒弟是如何发挥的。
“他们有想法、有冲劲,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徒弟们勤动手、爱钻研的精神让郑志明倍感欣慰。
在郑志明的带领下,这批优秀的弟子快速成长,成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聘专家,其中徒弟谢评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每年,郑志明还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200多课时的传经送宝授课活动,让更多的技能人才不断地快速成长。
到2018年底,郑志明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工艺装备自主研制项目共481项,交付使用工艺、工程装备共798台套。自主研制工艺装备的交付投产为公司减少生产操作岗位254个,创造经济效益4489.7万元。
匠人匠心,二十多年来,郑志明用精益求精的精神锻造出佳作,同时又匠心筑梦,让匠人精神薪火相传,使之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周枳伽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 (2019年1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