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搞科研是件“苦差事”,做理论研究更是需要顽强的毅力,但总有人乐此不疲,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欧立就是其中之一。
“原子核那么小,用最先进的显微镜都看不到,人们居然知道它的大小径,还能测出它的质量,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正是这份难以抵挡的好奇心,让欧立义无反顾地踏上漫漫科研路。
欧立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极化氘核的破裂反应研究对称能,首次发现中能重离子反应中的自生磁场对π介子产额比的影响,改进了原有量子分子动力学(ImQMD)模型。在微观动力学输运理论、重中能离子反应、中能散裂反应以及核对称能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兴趣+巧合”走向科研
欧立与核物理研究的渊源可以说是“始于兴趣,源于巧合”。因为对物理课的喜欢,高考时欧立选择了广西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让他对核物理很着迷,由于成绩优秀,大学毕业时他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欧立真正开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还得从一段经历说起。2002年底,欧立的硕士生导师将其推荐到被誉为中国“核弹摇篮”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去完成硕士毕业论文。
当时欧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但好景不长,紧接着全国非典疫情爆发,北京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求学心切的欧立无奈只能将论文完成时间延后。疫情得到控制后欧立就到了北京,为了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开始了加班加点的论文完成工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完成了论文。
2010年,欧立回到母校广西师范大学任教。他与先行回到广西的师兄师姐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当中,先后主持参与5个科研项目,并获得5项重要科技奖项,为广西及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探索+尝试”钻研未知
原子核里质子与中子之间存在很小质量差,但这微不足道的差别就导致了原子核里面质子和中子数量在不等的时候会附加一个能量,这就是对称能。对称能不仅对原子核的性质及核反应非常重要,而且也与恒星演化、超新星爆发等天体物理息息相关,但原子核的对称能是一个非常弱的效应,并且非常容易被其他因素掩盖。之前的实验观测量灵敏度只有20%左右,因此目前人们还没有很好地确定对称能的密度依赖行为。
欧立首次提出用极化氘核的破裂反应来研究对称能,极化氘核在重核作用场中破裂产生的质子和中子间的关联角可以作为研究对称能的一个敏感观测量。该观测量对对称能的灵敏度是之前其他观测量的5倍,可以大大地提高对称能密度依赖形式的精度,打破了对称能研究的瓶颈。欧立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是当时近两年国内核物理领域在该期刊上唯一的一篇论文,也是目前广西作为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的仅有的两篇论文之一。
“坚持+耐心”攻克难关
说到这一发现,要追溯到2012年欧立到清华大学进行的一次学术访问,交流中欧立向国内著名核物理学家肖志刚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这引起了肖教授的兴趣。当时欧立主要的研究工作是用质子和中子被丰中子核散射的角度的差别来研究对称能,但是该想法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实验上没有很好的中子束流,所以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办法通过实验来验证。
几个月后的一次学术会议交流中,肖教授针对欧立在对称能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建议他用氘核来代替质子和中子开展进一步研究。听取了肖教授的建议后,欧立很快就投入到了科学论证与研究当中,当用氘核来代替质子和中子后,欧立发现,这样做不仅可以完美地解决中子束流的问题,并且得到了更灵敏的对称能观测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极化氘核的破裂反应来研究对称能,是欧立在原子核对称能研究上给出的完美答卷。
“这是一个理论研究学者和实验研究学者密切合作的很好例子。”说到这段科研经历,欧立感慨万分,“这一发现如果运用到以后的实验并取得成功的话,就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确定的低饱和密度区域的对称能,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着就可以等来的。”欧立从提出研究设想到论文发表,历时整整3年多的时间,其中最繁琐枯燥的数值验算、数据检验、数据分析环节就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物理研究就好比修路,过程艰辛却能造就一片坦途。“修好最后一公里路”,是欧立对核物理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其实,核物理的最终目标是弄清核物质状态方程。对于接下来的努力方向,欧立表示,主要是改进模型,增强模型的可靠性,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在实验上找到更多的敏感观测量,提高对称能的精度。
新闻推荐
为“祈求平安”女子登机时抛6枚硬币 航班延误78分钟起飞 该旅客被依法行拘7天
女子(圈中)登机时投掷硬币。(南航广西分公司供图)本报讯据《南宁晚报》报道,4月20日,在南航CZ8427南宁飞往曼谷的航班上,一名...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