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小时,这是广西电网防城港供电局十万山林场电工黄春强每天花费在检修路上的时间。20年来,黄春强走烂了几十双鞋,丈量了3万多公里的山路,他的足迹踏遍了片区的每个村落、每家农户。
工作的时间长了,林场有多少基杆塔、变压器,有多少公里低压线路和户表,还有所在的位置,黄春强都烂熟于心。他能根据林场任何一个电杆的名称和开关编号,准确地说出具体在什么地方、设备是什么状况、什么时间有变动。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对黄春强来说,“就是琢磨多了。”20年来,黄春强每走过一根电杆,每发生一次抢修,他都认真记录和思考研究易发故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每一种老化或者故障的设备,还画了几大本厚厚的图纸,强迫大脑记牢每根电杆的型号和易发故障。
“每解决一次乡亲们的用电难题,我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乡亲们需要我,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黄春强说。
谈起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工人,黄春强认为要做一名知识型、创新型工人,才能真正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企业在转型,我们工人也要转型,要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不断创新才能更好服务用户。”黄春强说。
新闻推荐
秦艺源(左)在指导队员。本报记者玉智威/摄本报记者钟文昌玉智威3月5日10时许,一场特殊的羽毛球双打对抗比赛在自治区体育局...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