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美国、俄罗斯、新加坡、英国等国举行,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表演精彩、技艺精湛,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极具中国韵味和春节喜气的文化大餐。通过文化了解中国美国亚洲协会得州分会9日在休斯敦举办庆春节活动,来自中国杭州的手工艺人现场展示了多项手工技艺,包括杭州刺绣、宣纸制作、纸伞制作和木雕等。当地民众大多首次见到这些新颖别致的艺术品,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参与其中,有的亲手装饰团扇,有的尝试宣纸制作,场面十分热闹。“我希望能更多了解中国春节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同的文化能让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参加活动的当地艺术教师比尔德说,美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有限,通过文化来认识中国是非常好的途径。
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9日晚在莫斯科举行,来自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家们为俄罗斯观众献上了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新春音乐盛宴。音乐会在喜气洋洋、充满中国年味的《春节序曲》中拉开序幕。随后,《我的祖国》《茉莉花》《抒情变奏曲》《二泉映月》《庄周梦》《澳门随想曲》等经典作品登场,中国民族乐器独有的魅力让俄罗斯观众如痴如醉。担任本次音乐会首席指挥的彭家鹏说,俄罗斯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中国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相信音乐可以作为纽带,让两国人民加深了解。
中国广西歌舞剧院9日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上演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该剧内容源于壮族的花神信仰,重点刻画了收谷、舂米、献药等场景,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观众对演员精彩的表演报以热烈掌声。国粹京剧余音绕梁八音和鸣,古乐悠扬;国粹京剧,余音绕梁。10日在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厅,来自湖北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和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的艺术家们联袂献上了一台“欢乐春节”大戏。
不论是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编钟古乐,还是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都令现场观众如醉如痴,叫好连连。坐在记者身后的道格·阿克森先生住在临近的印第安纳州,因收养了现已11岁的中国小女儿而对中国文化萌生极大兴趣。虽然小女儿生病不能前来,他还是带着已经成年的大女儿冒雪驾车赶来观看这场“节目都很精彩”的演出。他的大女儿不时用手机录下片段,准备给留在家中的中国妹妹看。
观众席中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德雷克因为穿了一身浅黄色的唐装而格外引人注目。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德雷克生于龙年,正在学习中文。为了庆祝中国新年,今天特意穿上了中国的传统服装来看演出。
不少华侨华人是冲着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而来的,他们演绎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长生殿》片段)引得观众大声喝彩。《三岔口》和《闹天宫》的诙谐场面则让现场许多小朋友笑声不断。
在海外演出,一切都要随机应变。芝加哥的演出场地是为交响乐团设计的,没有备地毯,木板地上只能临时铺上地毡,这对武打演员来说是个考验。此外,由于音乐厅没有边幕,从两侧出场的演员们不得不临时设计露面候场的动作。
对于走访过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湖北编钟国乐团,此次在芝加哥的演出却遭遇前所未有的问题———彩排时发现作为八音中重要的石音编磬竟然出现偏音。据分析,可能是一个多月的海运加陆运及库房存放,以及遭遇美国中北部地区多年不遇的极地寒潮,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造成石制编磬出现音准问题。为了不耽误10日的演出,乐团成员连夜调整配器。“四海同春”惊艳伦敦2019年“四海同春”赴欧洲艺术团11日晚在英国伦敦守护神剧院举行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为旅英侨胞带来了祖国亲人的问候和家的温暖。
当晚,中国东方歌舞团带来的《亥猪乐道》为演出拉开序幕,身着大红服饰、拿着红灯笼的演员们随着悠扬的音乐跳起欢快动人的舞蹈,将红红火火的春节气息带给全场观众。京剧梅派传人胡文阁表演的《贵妃醉酒》和《梨花颂》,唱腔悠长婉转、情意缠绵,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唢呐演奏家胡海宽吹奏的《四海同春》和《打枣》,气韵丰沛、高亢嘹亮。李小龙模仿者李胜强还为大家展示了双节棍击打乒乓球、双手撑双刀倒立、鹰爪功抓碎电灯泡等绝活,引得观众欢呼不断。《我和我的祖国》《长江之歌》《红旗飘飘》等歌曲流露出真情实感,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舞蹈《茉莉花开》优美庄重,将整个晚会气氛推上高潮。节目最后,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先后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儿行千里》《天路》等歌曲,饱含深情的演绎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华侨陈伟姿说:“今晚的节目类型丰富、表演精彩,让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英国友人一同度过了一个既美妙又难忘的夜晚。”英国观众西蒙斯·帕森斯说:“这些节目非常精彩,很好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烘托了节日氛围,给人印象深刻。”
“四海同春”艺术团欧洲团团长李国红介绍说,本次晚会安排了大家耳熟能详、表达海外侨胞对国家祝福情感的节目,并通过演出表达对侨胞的关心和问候,弘扬优秀中国文化,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据介绍,“四海同春”自2009年创立至今,在海外积聚了极高人气,被侨胞们誉为“海外春晚”。今年,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联合组派的6个“四海同春”艺术团分赴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座城市进行慰问演出。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予昕“努力,努力,再三努力!”这是蒋三努的父亲为她取这个名字的意义,也是她自己最好的写照:永远拼劲十足,柔肩担道义...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