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外公和外婆伉俪情深
小闪和闪爸的快乐街舞
1 梨花又开放
柳城春暖,洁白的梨花早早就在枝头绽放。小特说,他最喜欢的歌曲是《梨花又开放》,“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满了山岗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呜呜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
年仅10岁的小特,会喜欢这首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歌,多少有点奇怪。但细想,《梨花又开放》唯美深情,小特去年参加“莫扎特杯”国际钢琴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9岁组第二名,对音乐感受敏锐的他,于一首老歌中适逢美与爱的共鸣,其实不奇怪。
小特的妈妈秦漓立,身姿纤柔,眉目如画,年届四十,依然少女感十足。在2010年“风情后花园,秀丽新桔乡”柳城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中,她秀雅清丽,蕙质兰心,一曲古筝惊艳了全场,获得形象大使冠军的称号。
秦家有两朵花,小特的小姨秦剑立尤为甜美可人,她也曾在柳城形象大使评选中,进入前八强。相较于姐姐,剑立更为活泼外向些。她对儿子小闪的疼爱溢于言表,不时抱着他亲他红扑扑的脸和胖嘟嘟的手。
小闪6岁,舞姿灵动,和他爸一样,喜欢街舞和画画。闪爸来自湖南,是一名街舞老师,也擅长绘画。姐妹花和闪爸在各种音乐、街舞比赛中获得过不少区级大奖。
要说多才多艺,小特和小闪的外公才是家中“高人”,他是广西艺术学院第一届音乐师范生,国家二级舞美师,吹拉弹唱样样行,还会自制乐器,最妙的是,秦家姐妹花幼时的钢琴练习曲谱都是他自己写的。老人家还擅长书画。他告诉我,小特、小闪的曾祖父是侗族大歌歌师,外曾祖母是壮欢歌师,祖上传下来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在这质朴话语的滋养下,秦家艺术之花就如同暖春的梨花朵朵枝头开。
2 花儿与少年
时下许多人感慨,年味淡得味蕾都快品不出了。小特家不一样,他们沿袭了家传的“以乐养心”过年方式,用家庭“春晚”,把一家人聚拢在一起,把年过得格外欢乐有味。
每年春节来临之前,他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的节目,紧张地“偷偷”排练起来,届时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拿出一个以上的节目。
我有幸到小特家观看他们的“春晚”彩排。客厅就是舞台,西面是一架胡桃色钢琴,两台黑色手风琴。东边摆着一把椅子,上面架一块写着“新年快乐”的小黑板,一尊很大的黄铜色喇叭花状留声机在黑板边相映成趣,茶几上摆着一盘蜜桔,还有冒着热气的姜糖茶,有家的温馨自在,又不失仪式感。
小特家穿着白毛衣配中国红围巾的亲子装,小闪家是中国红卫衣亲子装,外公家是酒红色的唐装。漓立细心地为父亲整理好衣冠,音乐会就开始了。
主持人是小特、小闪和秦家姐妹花,他们都穿着可爱的毛毛拖鞋报幕。第一个节目是合奏《花儿与少年》,69岁的小特外公抱起沉重的手风琴,身姿还很挺拔。他指挥漓立也拿起手风琴,剑立弹钢琴,齐奏,悠扬欢快一时如清溪出谷,百灵欢翔,父女仨不时相视一笑,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们技法的娴熟,更是亲情与知音之情交融的意趣。
小闪和闪爸的节目是街舞。这么高水准的家庭表演,小特爸和外婆这样的非专业选手会不会有压力呢?漓立告诉我,不会。她说最令她感动的就是小特和特爸的表演。特爸音准不好,小特为了和爸爸一起表演,放弃唱最喜欢的《梨花又开放》,选了较为易唱的《送别》,耐心配合爸爸排练。
当小特和特爸合唱《送别》时,漓立的眼中是有光的,她说:“其实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小特才10岁,就能每次都这么照顾爸爸,真的让我感受到他的成长。他爸唱歌的水平也提高了,对每年的家庭‘春晚’比我们还期待。我们家传统就是这样过年的,每个成员的参与重于一切。有爱有欢乐有成长,这就是我们家庭‘春晚’的意义。”
在听了小特外婆演唱的《雁南飞》后,我更深地理解了漓立的感受。小特外公拉着手风琴伴奏,面带笑意,望向外婆的眼神,那毫不掩饰的爱慕——这历经了大半辈子,白发苍苍依然未曾泯灭分毫的爱意啊!
在音乐会上,小特表演了书法,小闪展示了他的绘画,都得到了满堂彩。在这欢乐自在的家庭“春晚”中,他们唱着跳着笑着,新年的日子就在红红火火中燃起来。这守护着家庭传统的一家人,一场彩排,年未到,味已足。
3 欢乐颂
透过他家橱窗,我看到一张“2018年柳州市五好家庭”奖状,不知是融洽的家庭关系促成了这温暖独特的过年方式呢,还是这过年方式造就了美好融洽的家庭。也许,都有吧。
我问小特:“你弹过那么多美妙的乐曲,觉得妈妈最像其中哪一曲啊?”小特说:“妈妈最像《清澈的溪水》。”我又问:“为什么你觉得像呢?”小特说:“因为我妈妈温柔、勤奋。”小特还说,外婆像《圆舞曲》,因为她勤奋,做菜好吃。外公像《欢乐颂》,因为外公很快乐。十岁的孩子,表达还不是很有逻辑,但他用以形容家人的乐曲却准确得让人惊叹。
小特外婆掏出手机翻给我看,有小特外公正式演出的视频,也有在火锅店聚餐时即兴演出的,还有小特外公的字画照片,其中一幅《鼓楼》是她的最爱,她反复放大了指给我看细节,不住口地赞了又赞,叹息老头子从不收集这些,她说:“那我就跟着他到处拍,多好的东西啊,不拍下就没了,拍下来我还可以经常看看,多么好啊!”苍老的双目流出光彩,如同青春的迷妹。
她还记得漓立小时候把床当舞台,蚊帐做帷幕,把剑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开家庭音乐会;记得老头子用毛笔蘸水,在地上教姐妹俩写字;记得她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如何把一分钱掰成两分花,好买各种乐器;记得嫁女时,她给她们的嫁妆里有钢琴,叮嘱她们“饭养生,歌养心”。她拿出小特的奖状向我介绍,奖项记得清清楚楚,小闪画的绿魔、神秘客她都分得清,一点也不像一个68岁的老人家。岁月不断流逝,她的珍宝却越积越多,逢年过节掏出来盘点分享,也是满心的欢喜。
我问小特外公,为什么给女儿取“漓立”“剑立”这么特别的名字,他说漓立出生的那夜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就想叫她“沥沥”,有韵律感,后来改成了“漓立”,是希望她在人生风雨中能立得稳。他说:“剑立,更了不得,我希望她像剑一样,斩风破雨。”他对她们的期望,便是如此。漓立说,最感恩的就是父亲曾严厉地逼迫她练琴,当初曾不解,直到经历了很多风雨,才感觉到人生有音乐陪伴是多么幸福。
小特外公却不认为自己严厉,他说:“‘饭养身,歌养心’,我不但要她们学音乐,孙子、曾孙子,代代都要学。我不求他们多有出息,想学到顶尖是难的,但要用音乐养心,这样生活上能豁达,也能合得人。”
用音乐养心,抵御人生风雨,温暖亲友心灵,为幸福开疆辟土,其实我觉得他们一家都堪称《欢乐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家健通讯员黄绍明“今后我们都好好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家庭团聚!”1月29日,在广西未成年犯管教所的一场特殊亲情会...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