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七一”建党节时金龙剧团参加全镇文艺汇演。 贾培康带来的苗服和头饰极少再穿戴。 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后,金鸡村到处干干净净。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文/图
在桂西北地区有一个自然村,全村只有70多户人家,却来自7个民族,使用11种语言,有8个姓氏。近日,记者来到罗城龙岸镇龙凤村金鸡自然村,感受了各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的氛围。
1村民都是“语言天才”
金鸡村离龙岸镇不远,仅十多分钟车程。村民小组长黄有光开着摩托车到汽车站接记者。
回村路上,不时有人与黄有光打招呼,他用多种语言自由切换应答,完全无缝对接。与记者交流时,他说的是普通话。遇到本村或附近村的人,他基本都是用闽南语打招呼,遇上少部分外嫁来的媳妇,则用桂柳话问好。
龙岸镇不少村落的居民祖籍都是福建。100多年前,福建沿海一带百姓往内地迁徙,一部分人来到罗城龙岸镇定居。如今,金鸡村依然保留着福建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台上都供奉着祖先牌位,彼此间最通用的语言是闽南语。
小小的金鸡村,使用11种语言。除了普通话,村民们最常用的是闽南语、桂柳话,部分村民们之间还会说客家话、壮话、仫佬话、苗话、土拐话、涯话、瑶话、侗话。
金鸡村的村民都很有语言天赋,随便问一个村民,至少会三四种语言,有些甚至会六七种语言。贾培康是融水苗族人,嫁到金鸡村已有24年,会说苗话、桂柳话、普通话和土拐话,此外还会听闽南语、侗话和壮话。她的爱人是仫佬族,还会说客家话和仫佬话。她的孙子显然是语言的“集大成者”,长辈们会说的语言他都会,此外,因为父母在广东打工,还学会了说白话。在贾培康看来,村民会多种方言并不稀奇,由于村里说什么话的人都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学起语言来会相对容易。
2全村人来自七个民族
金鸡村的村民,分别来自汉、瑶、壮、仫佬、苗、侗、高山族等7个民族,一个家庭的人来自两三个民族的情况比比皆是。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县有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在罗城1688个自然村中,有3个以上民族杂居的就占80%,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
“这个村落属于非常典型的多民族聚居,这种情况在广西尤其常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龚永辉对民族和谐有较深的研究,听完记者的介绍后,他这样评价金鸡村。龚永辉的家庭也很有意思,他是隆林人,爱人是龙胜人,而隆林和龙胜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隆林生活着壮、汉、苗、仡佬、彝族5个民族,龙胜生活着壮、汉、苗、侗、瑶5个民族,加起来有7个不同的民族。把龚永辉一家往上推到父辈一代,他家“凑齐”了7个民族。龚永辉认为,这也说明广西各民族之间交融程度之高。
3一个村有八个姓
另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金鸡村仅70多户人家,居民的姓氏却有林、何、韦、彭、周、邓、陈、黄8个之多。这么多姓氏的村民,是如何聚到一起来的?记者问了村里多位老者,却都不清楚缘由。但这一情况在当地确实少见,隔壁的迴龙自然村有100多户人家,只有两个姓氏。
龚永辉表示,以前我国有很多单姓村,但随着民族交融,多姓村越来越多,一个村有七八个姓氏并不稀奇。因为没有考证,无法知道该村多姓形成的具体原因,罗城在西南古道上,有可能四面八方而来的商客在金鸡村住了下来;也有可能是因为一支部队在此驻扎,繁衍生息。
虽然金鸡村村民来自不同的民族,使用多种语言,姓氏也多,但村民生活在一起却格外融洽。村民林世光白天有事外出,门也不关就往外走。记者提醒他忘锁门了,对方却笑呵呵地说:“乡里乡亲的彼此都认识,平时大门也都不用锁,家里从没丢过东西。”
龙岸镇第一条乡镇通自然村水泥路,就在金鸡村。2003年政府支持修路,免费提供水泥,其余资金由村民自己想办法。金鸡村立即召开大会,商量集资修路的事。修路免不了过田、过地,村里用土地等价置换补偿,个别想不通的,再一家一家做工作。修路事宜很快定下来,2007年路修好了。
2015年,金鸡村搞清洁乡村,提出每家设一个垃圾桶,每月交10元,保洁员每两天上门收一次垃圾。一开始也有村民不乐意,村干部就一家一家做工作,实在不愿意交费的,由村里先垫钱。变化很快显现,过去路边、池塘里到处是垃圾,苍蝇乱飞,有了垃圾桶后村里干干净净,生活环境明显好了。第二年,之前不愿交费的主动把钱交上了。
金鸡村业余生活也丰富,过年期间会举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象棋比赛。屯里民众能歌善舞,爱好文艺,成立了金龙业余剧团,春节期间还被邀请到临近村演出。村里还以自愿为原则,筹资建了卡拉OK厅,谁家来了亲朋好友,或者一时兴起,可以找村民小组长拿钥匙免费唱K。
4各民族文化交融程度深
从外表上看,金鸡村跟我国千千万万的村落区别不大,不论哪个民族都身穿便服,家家户户是一栋方方正正的楼房。贾培康年轻时在老家穿苗服戴苗饰,嫁过来后曾带了两套苗服,可极少再穿,“没有穿戴的气氛”。村民们过的节日也很一致,在我国传统佳节之外,这里的村民统一过农历十一月十五平安节。只有在深聊时,才能隐约感到村民们来自不同民族,“村里的瑶族人不吃狗肉,苗族人特别爱喝油茶”,村民也尊重各自不同的习惯。
“这恰恰体现了这里民族交融程度深。”龚永辉表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同化、异化和涵化现象。各民族共同因素在不断增长,但相互之间的特点、差异、差距还将长期存在。实际上,金鸡村还保留着11种语言,就能说明在闽南语、桂柳话等优势语言下,各民族或各姓氏之间,还是会有自己的“私密空间”,这部分人在独处时会用他们更习惯的一种语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金鸡村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外出打工。今年46岁的黄有屯,是村里最早一批外出务工的,四五年前为照顾父亲,他才回到村里生活。黄有光说,村里最早一批出去的人都渐渐回来了,当年纪大了,大家还是希望落叶归根。
平日里在金鸡村很少见到年轻人,不过结婚时不管在多远的地方打工,一定会回村里摆一次喜宴。其他年轻人只要有时间,也都会回来。全村人齐上阵,十多口大锅架起来,买菜、切菜、炒菜、出桌,流水线作业,那是除了春节之外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金鸡村是我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舆情调查研究表明,“民族关系”连续十多年成为广西公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
新闻推荐
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精品动画片 《海上丝路南珠宝宝2》11日起上线首播
本报讯(记者陆威)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3D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2》于2018年12月11日8...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