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记者韦继川
接受采访时,李军端出一碗木薯羹让记者先尝。
醇香扑鼻,材质细腻,软糯Q弹。“好吃,口感可与市面上的汤圆媲美。”记者从未吃到这么美味的木薯。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薯,是我们培育的‘桂热9号’。”李军告诉记者,柳州一家公司用这个品种做原料加工的木薯羹,一年销售1000多万元呢。
李军是广西木薯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重大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我刚到研究所时,搞木薯科研的人很少。”1988年,刚20出头的李军从广西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不久就与最冷门的木薯科研结缘,一干就将近30年。
“我要做的就是提升木薯身价。”抱着这个初衷,他主持和参与选育了10个优良木薯新品种,累计在国内外推广应用800多万亩,新增产值7.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秦岭淮河以北不能种木薯?2016年,李军带领科研团队首次在山东、河南、浙江等地规模试种成功,打破了我国规模木薯种植的最北地区记录,是我国木薯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
他还主持实施中国木薯良种及栽培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与示范,累计向印尼、柬埔寨、缅甸、菲律宾、老挝等国出口木薯种茎245吨,推广应用15万公顷。
2015年,他主持选育了国内第一个食用糯性木薯品种“桂热9号”,同时还研发了食用鲜木薯的冷冻贮藏方法和技术,解决了过去阻碍木薯食用化发展中木薯不耐贮存的瓶颈问题,实现周年可供新鲜食用木薯。他的团队还指导企业建立了食用专用木薯种植基地、专用木薯冷库贮存、专业食品销售连锁店的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低值农作物变身美食,产值大增。
在一个木薯试验基地里,记者见到10个优良的木薯品种分置各个区域里,很多已与成人齐胸高了。科研人员正在给开花的木薯摘除腋芽和授粉。李军的科研团队首创木薯带蔸种植、化学调控诱导开花技术和木薯嫁接生产技术。“这里木薯可以开花,开花还可以调控。很多技术在国内国际都是领先的。”他研发的“木薯开花调控技术”“木薯抗风增产栽培技术”“提高木薯产量的栽培方法”等均获国家发明专利。
(转自《广西日报》2018年7月9日第1版)
新闻推荐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结束 10省区已问责4305人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9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截至7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对河北、内蒙古、黑龙...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