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蒸鱼叫做“鱼跃龙门”,芙蓉蛋称为“金榜题名”,素炒苦瓜成了“苦尽甘来”……高考前夕,广西一家中学的食堂悄悄更换了“菜谱”,平常的荤素菜,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用心的食堂师傅表达了他们对考生最质朴的祝愿。
“嘘!”“安静!”“考场附近请勿鸣笛!”……6月7日和8日,诸如此类的字眼刷屏朋友圈。无论政府抑或考生家长,都竭尽全力,为考生创造舒适、安静的考试环境,让他们妙笔生花,考出水平,不留遗憾。
据报道,今年全国共有975万名考生参加高考,人数创下近8年高考新高。河池共有25091人参加高考,同样创近年来高考人数新高。
年年高考,年年相似,岁岁不同。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年,同时也是“00后”作为高考主力军首次闪亮登场。四十年前的那批考生,不少人到了花甲之年,驰骋考场,策马扬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景,还历历在目;现在的“00后”,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到了发奋读书、立志成才,逐步施展拳脚的时候了。
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高考像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牵动着无数人、无数家庭。考场内考生在挥笔答题,更紧张的是考场外焦急等待的父母。高考更是一个“大熔炉”,考验一个人的耐力、意志和爆发力。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紧张、焦虑,悲喜交加,各种滋味,难以言表。从考场上披荆斩棘的考生,几乎都有难忘的历程。那些年的高考,几乎就是一个人的梦想史和奋斗史。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要走出大山,奔向远方,高考是最主要的途径。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八十年代初的高考生,就读于当时的天峨更新中学。高中三年,为了省路费,他几乎没回过家,一天只吃两顿饭,目不窥园,埋头苦读。临近高考时碰上大雨,走了三天三夜才赶到县城,差点错过考试,历尽千辛万苦才考上大学。
日居月诸,时移世易。时代不同,个人的际遇也不一样。相比八九十年代的考生,现在的“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学习起点更高,拥有更多打破“一考定终生”的机会。
前不久,有网络媒体发起“00后”的高考谁做主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万余份,超过半数的受访“00后”考生并不认同“高考改变命运”。事实上,“00后”可选择的路子的确比以前多了,比如出国、艺考、参加自主招生、甚至直接创业等等。
于是乎,经历半生清苦、大风大浪的老一辈考生,对互联网时代,在优渥条件下成长起来的“00后”考生,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忧虑他们在温室长大,将来能不能吃苦耐劳,独当一面,报效家国;忧虑他们在“读书无用论”喧嚣尘上的情况下,能不能坚持理想和情怀,抱朴守素,不忘初心。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种忧虑并不多余,而是一种声音,一种传承。正是有这样一种忧患意识,我们才能躬身自省,慎终如始,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克勤无怠,勇往直前。
不管怎样,高考是最公平的竞争平台,是人才竞技的“盛会”,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通过高考,多少人从这里脱颖而出,引领时代潮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让每个人都有绚丽绽放的平台,这正是高考的积极意义所在。
当然,除了高考,人生重要的“考试”还有很多,比如职业的选择,自身的转型,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每一次“赶考”,都是梦想和奋斗的开始,都足以影响一生。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只要脚踏实地,劳身焦思,勤奋苦干,我们就一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新雄北京科技报记者白竟楠主持研发《电脑家长》《绿色网络系统》《股票防盗安全系统》等软件,为广大网民营造清...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