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新技术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后,将原本“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变得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产出比。
10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五彩田园”的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展示馆内的温度控制数值、湿度控制数值、光照数值和二氧化碳浓度数值等抬头可见,这种可见可控的种植方式,得益于物联网在馆内发挥的作用。“整个园区内物联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监控整个温室的一些环境条件,一方面监控,一方面自动调节。当光照过强时,物联网系统通过监控数据分析,就会自动把遮阳板展开,遮挡一部分光线,让植物能合理分配到一天所需要的光照时长和强度。”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专员郑菲菲告诉记者。
智能化的管控运用,像是给温室里的植物都配备了一位“贴心的保姆”,让植物得到细心的照料。除了科学监控这双“大眼”调控着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外,先进的栽培技术这双“大手”也在无时无刻地给植物调配和输送养分。“比如这个双层深液流水栽培,它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泡在营养液里面,营养液是循环流动的,所以不存在浇灌问题,每次循环流动的营养液都经过消毒,营养液的浓度实时监控,如果不够会自动补充一些肥料,让营养液时刻保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所有元素。”郑菲菲告诉记者。
鱼菜共生的模式、体型庞大的南瓜、拇指般大小的西瓜……在这些看似奇特的种植方式和农产品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创新和科学的管控模式作支撑。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试验田”,与现代农业管控的“展示板”一起,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现代农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新闻推荐
广西启动政企脱钩交接工作 涉及自治区本级企业186户,资产98亿多元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家跃)10月24日,自治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与所属企业脱钩交接工作启动暨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这是加快推进我区政企分开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区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