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柳州农科所利用沙塘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筹办的“战时农都”博物馆正式揭牌开放,成为彰显柳州抗战史的一张城市名片。位于石碑坪村新南屯的垦区旧建筑群,被列入柳州市的第二批历史建筑,经过修缮,这座长三四百米的建筑,历经八十多年风雨仍完好。 (下转第5版)
文图作者:今报记者王剑 王缉宁 通讯员沈培光 漫画作者:王培堃
位于柳州市区北郊的沙塘镇,是近代广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农业教育摇篮。抗日战争期间,国内大批农业科技精英疏散来柳,聚于沙塘开展科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沙塘,也因此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战时农都”。
但在1932年以前,沙塘一带却是虎狼出没、盗匪横行的苍茫旷野。至今聊起那段往事,当地百姓常常会用“北大荒”来形容先民们的垦殖历程。可以说,是“龙城北大荒”的筚路蓝缕,奠定了“战时农都”的坚实基础。
历史建筑 见证当年垦民开荒
1927年春,由新桂系主政的广西当局为发展农业经济,在柳州城北沙塘设立柳庆垦荒局,开始办理私人垦殖公司和私人领垦荒地的给照事务。当年6月,广西农务局又在当地开办了辖地2000多公顷的省营沙塘林场,着手开展植树造林。但是两年之后由于爆发蒋桂战争,相关事务被迫停顿。
1932年3月,广西省政府在局势稳定之后,决定在柳州城外设立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后改名沙塘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由曾任中将师长和省主席、省建设厅长的伍廷飏全面负责主持开办事务。试办区东起洛埠、南界黄村、西接洛满,北达沙埔,总面积达2500多平方里。从1933年开始,伍廷飏先后从玉林、北流、岑溪等地招募垦民2500余人,到试办区内的沙塘、无忧、石碑坪建村开展垦殖事务。
今年57岁的刘新华女士,是柳北区石碑坪镇北流籍垦民的第二代。她还住在石碑坪村新南屯的垦区旧建筑群里,连排的两层瓦房共有14大间,都是垦民亲手盖起来的,如今已被列入柳州市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刘新华说,父亲来时只有10岁,跟着叔公一起从北流出发,步行至桂平大湟江口上船,船到柳州鸡喇码头之后又是一番徒步跋涉,最终到达石碑坪。第一批垦民盖好房子后,次年才又回到老家,将眷属接来柳州落户开荒。
新南屯的连排旧建筑有100多米长,用于安置25户垦民,共约140人。房屋的前后门都开有射击口,可以用来放枪御敌,垦民平时过着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若有外敌来犯,便拿起武器共同抵抗。同属石碑坪垦区的新中村、新东村,原来也有这样的垦区旧建筑,可惜大多没有保留下来。
新闻推荐
□通讯员陈宏记者蒋伟华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然而荔浦县花镇江华村黄某与韦某两家却因排水沟排水这一小小纷争,由最初的恶语相向发...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