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刚
或许是因为传统儒师的面目严肃,又或是忌惮于师长的戒尺,很多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都对老师抱有极大的恐惧和远离心理,甚至街头偶遇也要刻意规避,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我曾经也是一名“惧师症”患者,高中毕业之前,尽管凭着班干的职务能够与老师们更为亲近,但内心深处总还是存有一些不适。
读大学之后,可能得益于年龄的增长而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可能是对高校教师渊博学识的推崇,正所谓“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已十分少见,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些师长的求学历程、人生经历,乃至他们面对选择时所作出的利弊权衡,于我们青年人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我想,“师者可亲”应该也是能够站得住脚的;而对于更多的“惧师症”者来说,大学老师是我们尤其应该重视的学业指导者和人生教育者。
大学里的课程相对于中学而言更加开放多元,也正因此,我才有机会选修了本专业课程之外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秘书实务》。正是在这门课程的引导及任课教师的指点下,我才敢于在考研复习中期果断调整报考专业,弃师范专业于不顾而走上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的道路。在自学并蹭课的过程中,《秘书写作》课程与我本专业的一门课程时间冲突,《秘书写作》任课教师竟主动帮我向我本专业课程老师请假,让我有了“光明正大的旷课理由”。现在想来,或许这也是我求学生涯中最“任性”的一次了。所谓“师者可亲”,当然也是需要以志趣相合作为前提的。
前几天文学院文字学专业硕士论文答辩,按说这也与我无关,但我还是起了个大早奔赴育才校区,因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是我本科时的老师——— 储泰松教授。除了在本科时受到储老师在古代汉语方面知识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考研申请调剂时也得到了储老师的帮助。储老师当时甚至还开起了玩笑:“(广西师大)文学院在雁山(校区),位置比较偏,你可要想好了。不过也好,偏僻的地方适合学知识、做学问。”读研以来尽管也与储老师保持联系,但毕竟缘悭一面,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带着储老师的叮嘱和期望迈步前行。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教人以道者”方才称为“师”,教道固然依靠老师,但习道毕竟还要立足于自身。我想,对于众多即将步入大学的青年“惧师症”患者而言,摆脱心中成见的桎梏,真正地亲近师长,与师为友,才能更好地从师长那里汲取人生的营养,才能扎实迈步、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日前,东盟农产品国际采购物流园项目落户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用地面积1550亩,计划建设会员制名果交易中心、采后加工配送中心、水果会展、水果商会、水果研究中心、报关区、主题...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