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本报记者 尹姮
3月3日上午9点过,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58岁的张军海正和老伴在院坝内喂鸡、切猪草,衣服上还沾着些许泥土。
“忙完自家的事,下午还要去中药材种植基地做工,这两天要赶着除草和施肥。”说话间,张军海抬起头,指了指不远处成片的基地,中药材已发出新芽,绿油油的一片,春意盎然。“你看,以前这些都是撂荒地,现在既规整、又漂亮。”
忙完手里的活儿,张军海带着记者到基地转悠起来。“我都没想到,我们这种乡旮旯,还能种出这么值钱的宝贝。”张军海回忆,以前,村民都是种玉米、土豆,望天吃饭。路不好,农作物运不出去,一年忙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赚不到钱,人们也不愿意种地,很多地都撂荒了。
提起脱贫之前的生活,张军海直摇头。“那时候真是很不好过。”张军海说,当时,他们家靠务农为生,女儿还在念书,日子总是捉襟见肘。
这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马家村着手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建设通村入户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此外,岳池县还确定了以马家村为核心打造中药材产业旅游园,引进业主、流转土地、修建沟渠……
“最开始村干部来给我做工作,说要将村里的土地整体流转出去种植中药材,我还舍不得拿出去。后来,我想清楚了,年纪大了打理起来也吃力,流转后每年能有固定收入,也挺好。”张军海没想到,不但中药材种得好,旅游也跟着发展起来了。“我们这个又穷又偏的地方,以前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个生人,这一两年竟然来了很多人旅游。”张军海很高兴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还好没有当绊脚石,不然错过了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哪里对得起乡亲们嘛。”
脱贫攻坚让村子大变样,交通好了,环境美了,产业旺了……这几年,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个个都干劲十足。“人一辈子,不能总是靠国家帮扶,始终要靠自己去干,心里才踏实,日子才会更有盼头。”张军海说,“村里不仅支持我搞养殖,还让我们在基地打些零工补贴家用。2017年,我也跟着甩掉了‘穷帽’。”张军海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今年家里养了两头肥猪,每头能够长到250斤左右,出栏可以赚一万多元。20多只鸡,除去自己吃的,鸡和鸡蛋能卖好几千元。另外,自家土地流转费有1800多元,再加上在基地打工每人每天能挣50元,一年到头总收入有近3万元。
“我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稳定,我们的家庭负担也减轻了。”张军海说。“虽然现在吃穿不愁,还有存款。但是只要有力气,干得动,我就要一直干下去,看着马家村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一线抗疫群英谱退役军人冲向战“疫”一线他给居家隔离群众当“后勤组长”“自己能做的就是细心再细心,当一名合格的采购员...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