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推荐地标:灵宝山文化公园
推荐人:丁禹强(地方史志编研人员)
推荐理由:
灵宝山文化公园位于邻水县城南镇三合村,距县城2.5公里,这里两水潆洄,山崖耸峙,人文景观遗迹尤丰,现存有南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造像、石刻、古桥等文物10余处,具有研究古建筑、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深远意义。1988年“灵宝山石刻群”被列为邻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灵宝山文化公园正在进一步建设中。
灵宝山,是邻水县域内的旅游胜地,这里树木葱茏,嶙峋怪石,不仅有古桥、石刻,还有古庙的断垣残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它的兴衰历史。
灵宝山吸引游人的不光是它秀美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还是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据《邻水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胡延潘题“中流砥柱”四字刻于岸上石壁,此后陆续有嘉庆年吴秀良题字“爱此山川佳”、光绪年李延锡题“天然图画”等10余幅石刻。灵宝山的建设大致从清乾隆元年(1736年)算起,迄今已有280年的历史了。
民国《重修灵宝山碑序》中描写灵宝山地势,“鼎峙三峰,门关二水,极庄严之胜界,为游咏之名区”。灵宝寺附近大石头上镌刻“丁酉淳熙四年造桥”字样。南宋淳熙四年即1177年,距今有842年历史。清道光元年(1821年)《邻水县志》收录此桥,名灵宝桥。现存灵宝山石平桥3座,2座连通南北向道路,1座连通东西向道路。位于洗脚溪最上面一座石平桥为宋代石桥,桥长22米,高1.2米,宽1米,有9墩。桥面用10块长厚不等的板石铺砌,最长者2.5米,最厚者30厘米。桥体外表已无錾子凿痕,石形粗犷不规则。
1996年,“灵宝山石刻及古石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为邻水县唯一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灵宝山风景区,以其为中心,在周围建立了近千亩的麻竹园。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让灵宝山文化公园不再隐匿“深闺”,公园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休闲、娱乐、餐饮等一应俱全,成为市民和游客怀古赏景、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30
推荐地标:凤山公园
推荐人:戴苏岳(岳池县史志办退休干部)
推荐理由:
凤山公园位于岳池县城翔凤山麓,占地百余亩,民国时期名为和溪公园,存有“雁塔”“灵泉”等近代名人书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故曰“凤山公园”。凤山脚下园林青树翠蔓,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游览凤山公园,登临凤山最高处,可鸟瞰岳池县城全景,美景应时而变,游乐无穷无尽。
翔凤山位于岳池县城北,因山形如翔凤,故名翔凤山。民国时期,县人柏被浓、苑明星、杨星阶等人在翔凤山倡修游乐场所,取名和溪公园,并建有图书馆、运动场、荷花池、人造林园、花圃及亭台楼阁,后被拆毁。
1983年,岳池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翔凤山和溪公园旧址重建公园,取名凤山公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园初成形制,沙井湾鱼池、儿童游乐场、青少年宫及茶园、舞厅等文化设施先后竣工。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旅居岳池写下《岳池农家》,在翔凤山嘴建有“放翁亭”。在公园南山腰上,建有雕梁画栋的长廊。
公园内的岩壁上,有多处石刻,虽因采石毁坏,仍存“种桃”“雁塔”“灵泉”“凤崖春晓”等。放翁亭下的山嘴处有憩洞,据清代道光版《岳池县志》记载,该洞是县官政务之余休息的地方,同时在此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与得失,因而又叫“省洞”。坐落在公园北门内不远的凤女白玉石雕,原为岳池县城城标,1995年旧城改造时从南外街的三角台地迁移至此。此外,公园的东侧还建有烈士陵园。而今,虽然岳池县内已新建了不少公园,但凤山公园仍是岳池县城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1
推荐地标: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遗址
推荐人:陈天宁(武胜县政府正县级干部)
推荐理由:
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遗址在武胜境内有100余处,它们都是特殊历史时代的见证,是“超英、赶美、追苏联”时代下的直接产物。这些遗址见证了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成为研究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珍贵实物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为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在地质学家李四光“找油找气学说”的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找油”行动。1956年春,中央发出“向川中进军”的号令,新疆克拉玛依、甘肃玉门从事石油工程的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奔赴武胜县金光乡,至此,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在川中拉开了序幕。1957年3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到四川视察,并来到位于武胜县金光乡板桥村的石油会战指挥部(龙女大队),亲笔题词:“加倍努力,探出石油!”1958年1月29日,武胜龙女寺构造女4井(简称女4井)率先在四川盆地喷油,成为川中历史上第一口喷油井。3月10日,武胜龙女寺构造女2井(简称女2井)喷油。女2井从冒油起,就开始采油,最高每日出油量达60吨。由于当时不具备充足的采油条件,没有输油管线和囤油池,流走的石油不仅十分浪费,而且对庄稼特别是对嘉陵江的污染巨大,为避免大量原油流失,石油大队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把井封了,从此女2井再未出油。
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遗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开始,到7002井(又称女基井)成功完钻,武胜境内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共打了100余口井,留下了板桥苏联专家楼、石油桥、武胜半工半读石油工程学校(朱德题词“加倍努力,探出石油”就刊刻在教学楼过道大厅中)等遗迹,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指挥部也由刘少奇命名为“武胜半工半读石油工程学校”,它们都是特殊历史时代的见证,是“超英、赶美、追苏联”时代下的直接产物。
新闻推荐
为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发展,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了广安市第一届“十佳五老”和“十佳基层关工委组织”...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