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琴
“咱们中国的太阳神叫什么名字呢?对,就是羲和。传说中,西方的太阳神阿波罗骑着两匹骏马,而羲和却御着6条飞龙。可见,咱们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很有意思。”12月18日下午,百余名来自广安市各地学校的师生齐聚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希贤厅,认真聆听来自成都的张昌余教授以“荡魄摇魂花月夜、绣山画水春江情”为主题的国学讲座。这是广安市“国学讲堂”2018年冬季讲座的第二场。
张昌余是四川省著名辞赋家、国学家,在文学、史学、美学、民俗学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研究,著有《张仲景传》《葛洪传》《中国文学史》《张昌余赋集》《张昌余骈文集》《中华文史览胜》《中华文化通俗谈》《李清照诗考释》,曾获“国家图书奖”“韩素英国际奖”“冰心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讲座上,张昌余首先从繁体字的字源结构说起,道出古人造字的智慧,指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后,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研究课题,选取了传统文化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神话(太阳神和奇肱国的故事)、两则寓言(虎与猱和公仪休好鱼)、两位名士(庄子和苏轼)、两首诗(欧阳修的《画眉鸟》和苏轼的《泗州僧伽塔》)、两首词(刘禹锡的《浪淘沙词》和周密的《清平乐·再次前韵》)进行讲解,让听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说着一口地道四川话的张昌余,将国学经典娓娓道来,并加上“洪荒之力”等流行语,其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智慧无不让听众折服,让大家在学习国学精粹的同时,也进一步体悟到更多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哲理,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张昌余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国学穿越中寻求跨越的快乐、追求超越的快乐、谋求卓越的快乐,别人叫他这样家、那样家,他都不承认,唯有“国学家”他承认,因为挚爱,国学是他“一生的终老之家”。
广安市国学学会2017年4月成立后,坚持每季度举办两期“国学讲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国学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术数、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根源和深刻内涵。它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紧密相联,是引导人们超越现实与自我的大智慧。”市国学学会会长景心说,“这也是市国学学会举办国学讲堂、推进国学进校园的目的。”
“听了这堂国学讲座,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我觉得应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些实质性的工作。”来自岳池中学的陈老师如是说。
国学讲座后,市国学学会还组织了国学进校园研讨活动,对国学进校园的成功案例和途径、国学教育和价值课程体系、师资培养途径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新闻推荐
□黄玉兰岳池记者站黄汉军酷热夏季,他们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抢修一线;三九寒天,他们在雪夜里通宵抢修;大年三十,他们坚守在值班...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