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许伟琳 见习记者 任雨薇 本报记者 刘秦君
煮猪食、喂猪……10月29日天刚亮,岳池县同兴镇元庚塘村6组村民李昌龙已开始忙碌。
李昌龙家共有5口人。“上有97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老伴常年患病不能干重活,两个儿子一个有智力障碍、一个患有精神疾病。”今年73岁的李昌龙,是这个家庭的唯一劳动力。
“1992年以前,我家的条件还不错。但当年8月,我小儿子的精神疾病第一次发作后,家里就入不敷出。”李昌龙告诉记者,为了给儿子看病,他用光了所有积蓄。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家的住房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不得不贷款整修房屋。儿子看病的费用、需要按时偿还的贷款,成了压在李昌龙心头的“两座大山”。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李昌龙带着妻子林桂芳辛勤劳作。“两个儿子都需要人照看,我一直没有外出务工,就靠着种地、搞养殖把欠款还完了。”回想起那段苦日子,李昌龙双眼含泪,他说:“最穷困的时候,一家人3个月没有吃肉!”
转折发生在2014年。当年,李昌龙一家被认定为元庚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系列帮扶政策为他家带来了脱贫希望。
“我擅长种植和养殖,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我扩大了种养规模。”李昌龙说,见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撂荒田地也随之变多,他把部分撂荒田地进行了复耕,种上了玉米、花生、稻谷,还在自己家里养起了鸡、鸭、猪、牛等,这些小产业为他家带来了收入。
与此同时,李昌龙的家人还享受了低保、医保、高龄补贴等政策,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
2016年,李昌龙一家年收入达2.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迈过了“贫困线”,致富劲头更足了。
“现在,我家的存粮超过了1万斤!”说起自己的“家底”,李昌龙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光是今年,就收了3000多斤谷子、2800斤玉米。”不仅如此,李昌龙还养了13头猪、1头牛、10多只鸡、20多只鸭,“这些都是我家今年的‘摇钱树’呀!”李昌龙开心地说。
为了把“摇钱树”照顾好,李昌龙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劳作,晚上10点才歇下。
采访中,听着李昌龙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样的生活,你觉得累不累?”
“累是累,毕竟全家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李昌龙说,“但我一想到,我的付出能换来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就能咬着牙挺过来。”
采访一结束,李昌龙便背着背篓又到地里忙去了。
新闻推荐
今年10月上旬,突然有人添加小冯为微信好友,小冯没有多想,同意添加了对方,通过聊天知道这名微信好友姓王,从事彩票研究工作...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