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许伟琳 本报记者 徐瑜
7月20日早上8点不到,岳池县朝阳乡秦家店村村民吕志军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出了门。
今年51岁的吕志军,已经种了20多年的蔬菜,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现在,他承包了村里的110多亩地,种植了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等时令蔬菜。
“这段时间种的菜多,肥料需求量大。”吕志军骑车出门,是为了到养殖大户家里去拉“农家肥”。“以前种菜,用化肥比较多,从2009年开始,都是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了。”
吕志军观念的转变,源于岳池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管。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多年来,岳池县积极探索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完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转变农户观念,有效保障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该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71.7万亩,并于2017年成功跻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
创新分级管理模式打造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
日前,在岳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徐晓萍正在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移动巡检系统,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信息。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由岳池县斥资170万元打造,可以通过移动巡检、视频监控、追溯管理3个子系统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远程监管,构筑起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防线”。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使用,只是岳池县对农产品实行分级管理的一个方面。
“岳池县耕地面积达126万亩,要保证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模式。”岳池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李彪向记者介绍,为此,该县创新建立了“三三制”分级管理模式。
“三三制”分级管理模式是从县、乡(镇)、村三个层面层层压实责任。即在县级层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开展信用评定;在乡(镇)层面建好监管阵地、落实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检查;在村一级抓好服务点建设、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开展信息公示。
“三三制”分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岳池县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找到了突破口,规范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以及企业的主体责任,有效消除了监管盲区。
截至目前,岳池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1.7万亩,认证30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产品、19个无公害畜产品。
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农产品“有迹可循”
扫一扫番茄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屏上就弹出了一份来自四川省农产品追溯网的信息,番茄的产地、生产企业、批次号、品名等相关信息一目了然。7月20日上午,在岳池县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记者在李彪的指导下了解了一颗番茄的“生长史”。
对顾客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了解农产品信息,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监事长彭毓坤十分赞同,“事实上,我们的农产品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种植、管护,不仅保证了产品绿色生态,也减少了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使用二维码进行追溯,顾客可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加透明,顾客可以放心购买,对企业来说也是无形的监管。”(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12日,笔者从岳池县人社局获悉,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更快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该局紧紧围绕党管人才原则,以“省心、暖心...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