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玲
9月26日,岳池县石垭镇丁家村村民袁莲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自家的水稻连续几年高产,让她吃喝不愁。
“都是水稻直播集成技术带来的好处,省时省力还高产,再也不用弯腰插秧了。”袁莲坦言,如今,在丁家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方式已彻底改变,水稻直播集成技术让他们吃上了“技术饭”。
水稻直播集成技术是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各区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经多年研究而成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具有节省劳力、物资和水、地的优点,由于减少了育秧和插秧环节,且生育期短,与利用传统方式进行移栽的水稻相比,减少了农户投入成本,产量可提高5%左右。该技术被评为2017年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方考察学习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和老百姓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在家务农,农村劳动力老化、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劳动力断档的现象,良田肥地被闲置,撂荒地越来越多。”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峰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寻找新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杨峰曾任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适合广安老百姓的水稻种植技术这一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头上。
2012年,杨峰带领市、县农技站工作人员去外地考察、学习,在南充考察时,发现南充的“水稻人工直播技术”比较适合广安的土地、气候等情况。
“当时南充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要引进到广安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根据广安的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杨峰说,广安市学习了他们的理论,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但要通过开展试验、示范来检验技术的可行性。
高效建设示范基地
2012年,广安市开始进行水稻直播集成技术的探索,在岳池县朝阳乡雨台村建设了第一个水稻直播示范基地,共6亩,平均亩产571.2公斤。
2013年,广安市组织各区市县农技站示范,并逐级成立了水稻直播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农机、气象、财政等相关部门合作,解决资金、用水、用油、机械作业等方面具体问题,示范面积2275.5亩,平均亩产559.6公斤,比旱育秧增产36公斤左右。2013-2016年共示范推广水稻直播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576公斤,比旱育秧平均亩增产28.5公斤。
“通过不断的试验、示范,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合广安市的水稻直播集成技术逐渐完善。”杨峰说,水稻直播集成技术涉及精细整田、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科学除草、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只有每一项技术都落实到位才能取得成功。
参与整田、指导农户施肥、帮助农户进行种子处理……为了让技术尽快成熟,杨峰从水稻播种开始就长期泡在田里,给农户指导每一个细节。
“常常蹲守在田间地头,夏天晒得黑黝黝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秦玉霞也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她说,为了研究新技术,每到大春时节,广大农技人员在整田、播种等关键时期深入示范片区,带领农户、业主,现场做、现场教,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技术推广惠及民生
有问题就解决,有困难就克服,本着这样的理念,各级农技站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水稻直播集成技术的探索,通过从上到下,由点到面,从农户到业主层层开展示范、推广,水稻直播集成技术越来越成熟,2016年,四川省农业厅把该项技术列为水稻主推技术之一。
从多年的试验、示范看,直播稻比旱育秧不仅不减产,还要增产,经测算,一般每公顷可节约劳力30-45个,增产稻谷400-700公斤,增收3000元以上。2013—2016年全市共示范推广的15万亩直播水稻可节本增效2951.06万元。
据杨峰介绍,推广水稻直播集成技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缓解当前农村劳力老化、紧缺、农业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防止耕地撂荒;有利于减少农业用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水稻绿色生产;有利于农业业主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收益;有利于保持水稻面积和产量的稳定,确保口粮安全。
不仅是种粮大户,众多个体农户也试水水稻直播。“有条件的贫困村,免费推广水稻直播集成技术,农户只需按照技术规程做好日常田间管理就可收粮。”秦玉霞说,新技术的推广,让很多年龄较大的老人也能种水稻。
杨峰说,以前农民“弯腰弓背手插秧”的时代将逐渐被改写,科技的力量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省时、省力、讲技术、讲效益的方向转变,以后农民种粮、收粮将越来越现代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岳池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新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合力化解风险,不断推进农产品品质、产量、效益“三提升”。据悉,该联合社系从事果蔬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乡村...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