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邦近影。
“绘画+文字”是这幅长约40米画卷的最大亮点。
每一幅女子画像都栩栩如生。
《中国历代才女书画卷》手稿局部。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今年73岁的陈锡邦家居广安城区,长期蛰伏于家,自比为陶渊明式的隐士,所以与普通市民有那么一些些的不同。
在熟悉陈锡邦的人看来,陈锡邦就是闲人一个,而且闲的时间还很长,将近半个世纪了。不过,陈锡邦并没有白白地浪费时光,长约40米的《中国历代才女书画卷》便是证明。
陈锡邦祖籍岳池县中和镇,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广安老城居民。1943年,陈锡邦出生在贵州,不到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便带着他回到广安。
1959年,陈锡邦考入广安师范学校美术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广安悦来小学任教,因其美术方面的优势,仅几个月后,便被调入县电影公司放映队当美工兼放映员,拥有了干部身份。那时的电影放映队很吃香,走到哪里都能受到热情接待,在食不饱腹的上世纪60年代初,陈锡邦的生活很让人羡慕。
1965年,仅22岁的陈锡邦却不顾单位的再三挽留,坚定地辞去了这一诱人职业。对此,陈锡邦回忆说,放电影这个活不是他的人生追求,而放映队美工干的也只是画一些简单的电影预告。辞职后,陈锡邦成为一家美术社(镇办企业)的负责人。
在美术社,陈锡邦度过了混乱的“文革”时期,也让他的美术专长得到了尽可能地发挥。“文革”后期,陈锡邦突发奇想:历史上许多名画家喜欢画仕女图,但直到今天,都没人将中国历史上的仕女们通过“绘画+文字”的形式进行系列地反映,我何不来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番思量后,陈锡邦决定创作一幅中国历代才女书画长卷。当时,市场上适合绘画的纸张紧缺,陈锡邦便通过一个在造纸厂工作的亲戚获得了一大沓大张型的卫生纸,用糨糊一张一张地粘起来,制成了长卷。之后,陈锡邦便用毛笔在卫生纸上逐个勾勒历代才女形象,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初稿。他特地带着初稿到成都,拜访了当时在国内仕女绘画方面颇有威望的著名画家赵蕴玉,赵对此举大加赞赏,鼓励他一定要画出来,并断言这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纷纷改革,本该一展宏图的,陈锡邦却辞去美术社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历代才女书画卷》的创作中,从此也成为家人眼中“吃闲饭的人”,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妻子一人身上。这年,他35岁。
妻子原在乡镇一家综合店上班,属集体企业,不久,综合店解体,妻子被迫赶转角场,摆摊卖百货。陈锡邦除了协助妻子摆摊外,其余时间全部投入创作中。陈对绘画的执著感动了一位乡小教师,与之成为挚友,并安排自己年轻的儿子给陈妻当助手长达一年多,以便让陈有更多的时间创作。
创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这其中,纯粹的绘画倒是最轻松的,其次是搜集历代才女的文史资料,而最难的是弄准各个时期女性的服饰和发型。为此,陈锡邦多次前往南充、重庆、成都等地,拜访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大型书店或图书馆查阅历史。因为古代女子多穿丝绸,他甚至还到南充绸厂寻找相关资料。
要将文字资料搬到长卷上来,还需要扎实的小楷功底,每字仅如黄豆大小,而且还必须用毛笔书写。陈锡邦说,如果不用毛笔书写,就没有了古味,长卷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前后历时5年多,陈锡邦终于完成了。长卷长约40米,共收录了从先秦到近现代时期约200名中国历代才女,书写文字约2万字。记者展开长卷后发现,整卷文字竟无一处涂改,也几乎发现不了漏字的情况;人物肖像全用毛笔勾勒打底,再逐一着色,每个人物皆千娇百媚、栩栩如生。
如此完美的长卷对陈锡邦来说,仅是一个手稿,在他看来,人物服饰在细节处理上尚不完美,个别人物的服饰和发型还需进一步修改。于是,陈锡邦开始了“三步走”的计划:先完成一卷人物图像稿,对人物的服饰、发型定型,然后再放大一倍,使人物像在细节处理上更为细腻、完美,最后再配上小楷文字。
1991年底,陈锡邦终于完成了图像稿的制作,其人物服饰处理上已达到让人咋舌的地步:在仅约10厘米长的人物像上,细腻精美的服饰俨如真品,表层披绸透出绸下的服饰更显立体之感。陈锡邦说,一个人物画下来,通常需要3天。同年,广安师范学校欲聘请陈锡邦作美术教师,但为了心中的宏伟计划,陈锡邦不得不婉拒。
然而,宏大的计划不得不终止于1994年。在家长期“吃闲饭”的陈锡邦自然少不了家人的责怪,上世纪90年代初,炭精画像颇有市场,在妻子的“威逼”下,陈锡邦不得不走上街头,专画炭精像,这需要眼力十分专注,将对方提供的1寸黑白照画成30倍以上的炭精像。1994年,由于过度用眼,陈锡邦的右眼视网膜脱落,彻底失明,左眼也深度近视,没法再完成他的作品了。
22年过去了,对于当年未成的计划,陈锡邦心中依然不甘。而随着年事愈高,他的这种心情愈加强烈,他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位亦书亦画的合作者,与他共同完成这一件“伟大的作品”。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3日成都电(岳池记者站张秋林记者张飞)“有规划区域性环评、专业污水处理系统、创新药物公共服务中心,岳池不但区位优越,生物医药产业更是配套完善,是理想的投资兴业地。”3日,在第十六届西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