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床上坚持看书的夏崇桂。
□岳池记者站 许伟琳 实习生 贵茜 本报记者 杨雪莲 文/图
“儿子虽然生病了,但他很爱学习,想回学校继续读书。我们也想他的病能早点治好,但家里经济困难,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们!”10月21日,家住岳池县城的杨涔英向记者求助时说。
花季少年突患白血病
杨涔英的儿子名叫夏崇桂,今年17岁,是岳池中学的一名高中生。
今年9月,本该上高三的夏崇桂,却在8月14日发现右臂上有肿块,当天在其父亲夏东生的陪伴下,到岳池县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不料被确诊为白血病。
“当时我在佛山厂里打工,听说儿子得了白血病,整个人都软了。”杨涔英说,从天而降的噩耗,让她半天没回过神来。
由于夏崇桂的病情复杂,几天后便转到成都中医大附属医院治疗,杨涔英也从佛山直接赶去了医院。当看到病床上脸色苍白、眼神无力的儿子时,她眼泪夺眶而出。
杨涔英告诉记者,她是岳池县镇裕镇人,由于她和丈夫夏东生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则由爷爷奶奶帮忙照看。2005年,为了儿子读书,她和丈夫东拼西凑借了些钱,在岳池县城购买了一套住房,生活虽不算富裕,但简单幸福。
2012年底,由于夏崇桂的奶奶得了脑溢血,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杨涔英夫妇经过商量决定,由夏东生回家照料父母和子女,杨涔英继续在外务工。
“儿子身体不错,平时很少生病,身高一米七八,学习成绩很好。”杨涔英怎么也没想到夏崇桂会患上白血病。
在病床上仍坚持看书
在成都的近1个月时间里,夏崇桂先后做了化疗、输血和抗感染治疗,每天都需要成千上万的治疗费,把父母的积蓄都用光了。
9月28日,为了给儿子筹治病的钱,杨涔英从成都回到岳池,夏东生则继续留在医院照顾夏崇桂。
由于没有及时缴纳治疗费,夏崇桂收到了两次医院的欠款单,或许是不愿给家里增添负担,他竟主动找医生要求出院。
“儿子说他想回家,想回学校看看。”夏东生说,10月5日,在夏崇桂的强烈要求下,他为儿子办了出院手续,并一起回到家。
刚回家,夏崇桂的病情又复发了,一吃东西就吐。
“这样哪行,赶紧送医院。”看着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的儿子,杨涔英心疼不已,她和丈夫又将儿子送到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次日,在一位热心老师的帮助下,夏崇桂转院至重庆新桥医院。
如今,夏崇桂第一阶段的化疗已结束,由于白细胞低,免疫力差,且严重贫血,他住进了“层流病房”(无菌病房)。
“这两天儿子的精神状态好些了,他又叫我拿书给他看。之前在成都住院时也是,只要身体稍微好点,他就躺在病床上看书。我们担心影响他的身体,还劝他不要看。”夏东生说。
渴望回校上课考大学
“我给他打电话时,他曾说想放弃治疗,不想增加家庭负担,但他又很渴望回学校上课,想参加明年的高考,实现他上大学的梦想。”秦姣龙是岳池中学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夏崇桂同学性格开朗,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考重点大学都不成问题。
“我和同学们都希望他快点好起来,像以前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秦姣龙说,她和班上的同学不仅去医院看望了夏崇桂,还一边鼓励其要勇敢地战胜病魔,一边组织岳池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为夏崇桂捐款献爱心。
“医生说儿子的病情比较复杂,不仅要进行几个阶段的化疗,还要考虑做骨髓移植手术,所需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夏东生告诉记者,自夏崇桂生病后,他就在医院照料,而妻子则留在家里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一家人已经没有了生活来源,更别提为儿子治病了。
“儿子从小到大不仅没让我们操心,他还特别懂事。我们没在家时,他还帮家里做家务,爷爷买米他就帮着扛上楼,早上还会帮妹妹做早餐……”杨涔英说,儿子是她的心头肉,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放弃。
前不久,杨涔英在互联网上发起了“轻松筹”,目前,虽已筹得爱心捐款6万元,但对她儿子巨额的医疗费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因此,她恳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的孩子早日摆脱病魔,重燃生命的希望。
杨涔英联系电话:13028170539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志君岳池记者站张秋林)近日,岳池县协调20多个单位将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印制岳池县脱贫攻坚明白卡、工作手册、***100问、行业扶贫200问等资料6万余份,建立“菜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