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拓路披荆望后贤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9-2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胡放近影。唐晓瑜摄

篆书《好事·名人联》

隶书《黄金·万事联》

金文《近墨者》

章草《老子道德经》

篆书《说穿·论喫联》

行书《马识途诗》

金文《竹韵》

行书《翠湖农家乐》

行书《行香子色达》

隶书《弟子规》

隶书《宏村印象》

行书《三苏·两溪联》

行书《小桥流水人家》

现代刻字《和为贵》

简书《牡丹香》

隶书《家和万事兴》

□邱秋

上篇

胡放最近很忙,很忙很忙,忙得几乎像要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似的。我想和他聊聊,打电话,他总是关机。几经周折,终于“逮”住了他——原来,他闭门谢客,是在家中潜心准备9月30日举办的自己的个人书法展作品。

(一)

对胡放的最初印象来自他的一幅书法作品。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广安老城小东街一家不大的店铺门上挂有一匾牌,上书“君得利”,笔法老辣雄健又不失柔美,过往行人常常驻足欣赏。据说就是这匾额,给这家店铺增添了不少人气,来客络绎不绝,生意兴旺。好一个“君得利”!

胡放的老家在前锋区代市镇椅子村,和我父母工作的长五小学相距不远,小时候就听说过一些关于胡氏父子习书的故事。当时的代市一带,书法家颇多,知名的就有彭维华、孙利贞等,还有就是胡放的父亲胡代儒,在乡间也很有名气。这种地域文化氛围,家庭深厚书法渊源的影响,为胡放迈入书法艺术殿堂、成为一名享誉省内外的书法艺术家奠定了坚实基础。胡放的父亲虽生活于乡村,早年却就读民国时的广安师范学校。那时的师范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升文化素养,胡代儒在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师范毕业,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胡代儒来到广安县东岳乡小学教书,解放后调县文教科工作。一次,他参加川东行署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学习,期间写了一份简报,领导看后觉得才华不错,遂将其留下参与《四川农民报》的创办,胡代儒有幸成为《四川农民报》的创始人之一。1952年,《四川农民报》与《四川日报》合并,他在《四川日报》文艺组担任副组长。干过教师、记者、编辑的胡代儒后来又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做专职讲师,给演员们讲授文学课。一些至今还活跃在舞台、荧屏上的明星当年都曾聆听过他的文学讲座。

和那个时代的文人一样,胡代儒于书法情有独钟,且有深厚的功底,这源自早年他曾师从西南美专毕业的书法家孙利贞,其隶书特别为人称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成都人民公园的一次现场书法比赛中,胡代儒的隶书作品获得一等奖,一时饮誉蓉城书法界。胡放回忆说,那时候,家中的几个房间里,随处可见文学书籍和书法作品,从小父亲就让他习诗学词,特别培养他对书法的爱好。父亲在其耳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一世,干什么都离不了一个字,字写好了,走到哪里人家都喜欢你,字是打门锤。”受父亲的影响,胡放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12岁那年,父亲给他准备了名家字帖,从最初的随手涂鸦,到开始对他进行系统规范的汉碑书法训练。对父亲的崇拜,成为胡放学习书法的动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书法家。在那段时间里,胡放对书法的热爱可谓如痴如醉。放学回家,功课做完,他就一头钻进家里的阁楼,那里藏有不少父亲收藏的书画作品。他翻出这些作品欣赏琢磨,有时连吃饭都忘了,往往要父母叫上好多遍才恋恋不舍地下楼。

就这样,胡放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空闲便潜心习书,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练习书法成为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无论身在何处,干着怎样的工作,唯有书法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无论人生经历有何坎坷变故,他都能从书法中寻找到平静与安宁。

(二)

1965年,“三线”建设如火如荼,胡放响应号召来到渡口市(今攀枝花市),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因为一手好字,他当上了机关宣传干事,继而又考入攀枝花第九中学作了一名教师。在随后的动荡年代,身在异乡的胡放远离喧嚣,躲进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独自沉醉于古代名家碑帖的临摹中。那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有两样东西胡放一直没有放下,那就是书法和家乡。确实,特殊的年代客观上给胡放深入学习和研究书法创造了条件,使他的书法兴趣越来越浓厚,书法技艺也越发的纯熟,当时的《渡口日报》就经常刊发胡放的书法作品。

这时的胡放在渡口小有名气,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七十年代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到渡口视察,省委书记杨超陪同。这次视察,方毅接见了在渡口工作的一批文艺界代表,胡放是其中一员。接见中,当杨超走到胡放跟前时,《渡口日报》的领导向杨超介绍说,这是邓小平同志家乡的青年书法家哟!杨超听了停下脚步笑着说:“那我们是老乡哟!我是达州人,和广安相邻。”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胡放也从那时起与杨老结下翰墨情缘,成为了朋友。

近20年的异地生活,让胡放产生了归家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1981年7月,经多方努力,34岁的胡放终于从攀枝花调回广安,因其书法造诣颇深,他被安排在广安县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为胡放的艺术追求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他的书法再次有了新的飞跃,那幅“君得利”就是这期间创作出来的,成为他早年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1983年,广安县公安局开展“严打”宣传活动,邀请当时县城的一批书法美术名家为其制作标语,胡放也在其列。这一次不是表现传统书法,而是现场写美术字,胡放胸有成竹,因为他有在攀枝花教学的基础。众目睽睽之下,他没有使用任何写美术字常用的尺子工具,随手便写出了一个个公尺大的宋体美术字,赢得在场围观者一片啧啧声,大家发现这个当时还不甚起眼的小伙子,居然还有自己的一套硬功夫,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有了解胡放的人当场对观众介绍说,这个小伙子不仅仅会写美术字,他真正的强项是传统的毛笔书法。于是,他的书法作品也开始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个年方36岁的年轻人,终于以自己的一手好字而闻名于广安城乡。

名气有了,但不一定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书法艺术来不得半点的骄傲,必须凭借实力。打那次县公安局的美术字大比武后,胡放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人们对他的关注更让他诚惶诚恐,于是他对书法理论的学习愈加专注。在已有书法知识基础上,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经典名帖,尤其对汉魏的摩崖和碑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帖学和碑学上,对汉碑、魏碑及颜真卿、于右任等大家的代表作品进行长期的临习。回忆起那时的情形,胡放深有体会,他说:书法这门艺术,只有立足于传统,才会有自己的根,只有深入读帖,临池不辍,才会悟出古人书风的要义,找到学习借鉴的元素。同时,还要关注时风,多思考多琢磨,才能将古人的书法艺术化作自己的养分,否则食古不化,也会走向歧途。为增强理论功底,他自费订阅了不少书法专业刊物,买了许多大家的作品集研习。在最近的十几年里,他与何应辉、张景岳、谢季筠、田树苌等当代书法名家有着频繁的交往,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领悟了很多真谛。刻苦的钻研学习,不懈的实战磨炼,为胡放后来的书法艺术进入更高的境界,铺平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其书法造诣不断提升,艺术更趋成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联语用在胡放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胡放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位年轻的书法家终于在华蓥山下、渠江岸边崭露头角。胡放善写榜书,其隶书、行书对联更为方家称道。1987年,四川自贡恐龙国际书法展举行,当时的广安还属于南充地区,在众多的书法艺术家中,年方40的胡放成为南充地区唯一的入展作者,其作品至今被自贡市人民政府收藏;云、贵、川西南三省举办书法联展,胡放的作品代表川东地区入展,他被特邀赴重庆参加开幕仪式。胡放的作品还分别入选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历届书法展。他与广安的两位老书法家贺公藩、彭为华被人们称为“广安书法三杰”,被列为四川书坛的“八大金刚”之一,声名远播。他的作品交流到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奥地利和海峡对岸,被诸多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碑林以及一些单位机关和个人收藏。他的多篇书法理论文章和创作体会在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交流,为人们所赞赏重视。他还对广安历史上的本土书法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广安书法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影响颇深的重要贡献。1998年,胡放的多幅作品被著名的湖北黄冈中学作为教学示范作品纳入其教学内容。

(三)

人们都说胡放的书法好,在很多地方都可见到他的作品。说起来,我也算是他的一个崇拜者,虽然我不研究书法,也不懂得如何评价书法,但一次偶遇却让我明白了胡放作品的价值。那是2014年的春天,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何应辉先生为编写四川著名书法家作品集,来广安收集蒲殿俊先生的书法墨迹,听说我在研究广安地方历史文化,特意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聊天。谈话中,何主席看见了挂在墙上的一幅胡放作品,审视良久,他说:这是胡放很成功的一幅作品,他的书风路子就应当照这样走下去。何主席对艺术非常严谨认真,他不会随意吹捧一个人,他的评价让我这个外行了解到胡放作品的艺术水准。

年近七十的胡放,研习书法近五十年,名声也越来越大,索要他作品的人络绎不绝。按理说,这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但他一直都说,在古人面前他永远是个“小学生”。胡放对自己的现状也始终不满足,特别是看到年轻人的快速成长,他深感一种压力。他常常对后学者说,我必须要与时俱进,否则就要落伍。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他从不满足现有的成果,当他觉得一段时间所写的作品不对劲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彻底否定自己,调整思路后再重写,所以大家才会看到他常有张扬个性的书法新作。

这就是胡放,一位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追求不懈的老艺术家。

(下篇见第四版)

下篇

(一)

胡放的成就,除了他个人的书法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参与了当今广安书法艺术殿堂的构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文艺社团应运而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也随之成立,著名书法家、《四川日报》总编辑李半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会上,一位曾在四川工作过的中央领导见到李半黎,特意嘱咐他说,四川是小平同志的家乡,你要好好将四川的书法抓起来。李半黎听了十分激动,同时也深感压力很大。回到四川,思考再三,他决定在省内找一个突破点。突破点选在哪里呢?他首先想到了广安,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小平同志的家乡,这里还有着深厚的书法艺术底蕴,具备一定的条件。

1982年,胡放接到县委宣传部电话通知,要他到成都开会。胡放赶到成都,来到会场,看见好多省上的领导都在那里,他们中有省委老领导杨超、副省长何郝炬、《四川日报》总编辑李半黎等。在这次会上,李半黎传达了中国书协成立的盛况,特别传达了中央领导对四川书法艺术的希望。经过讨论,会议决定广安率先成立县级书法组织。李半黎对胡放说,广安县书法组织成立,《四川日报》一版刊发消息。回到广安,胡放立即向县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宣传部高度重视,筹建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很快,四川省第一个县级书法家组织在广安诞生,命名为“广安县书画篆刻学会”,学会主席由著名书法家贺公藩担任,在广安书坛已崭露头角的胡放被推选为秘书长,画家蒲祖觉为副秘书长。1983年3月1日,《四川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广安县书画篆刻学会成立的消息。

广安县书画篆刻学会的成立在省内文化界引起了轰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推动四川书法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县书画篆刻学会赓即展开工作,陆续开办了五个培训班,200多名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培训,广安的书法艺术开始呈现出蓬勃旺盛的势头。

(二)

广安县书画篆刻学会的成立,给广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胡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他看来,自己作为秘书长,必须尽心尽责,有所担当,才不会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同时还要给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创造一个更大的学习和创作空间。据了解,当时的广安,每次参加全省各类重要书法展览时,入选的参展作品在全省各市州排名均处在倒数第三名。这个排名与全省第一个县级书画篆刻学会的名声很不相称,也让胡放难以释怀。如何抓住机遇、培养人才、改变现状,让书法协会发展壮大,让广安的书法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他亟待解决的问题。1993年,广安建立地区,1998年撤地建市,广安的书法事业迫切需要一个统领全市书法家前进的组织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1998年6月,广安市书法家协会应运而生,胡放连续两届担任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08年,他又被推选为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那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艺术态度,让大家深感钦佩。在胡放看来,广安书法艺术事业要发展,只有多出人才、多出作品,才是唯一的路子。根据这个思路,在一些重视书法艺术的领导和一批热心书法艺术的同仁支持下,胡放积极奔走,广安市书法艺术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书法展览、书法讲座、书法沙龙、观摩研讨、刊物出版、文化下乡、慈善义卖……市书法家协会的工作样样都走在各协会前列,令其他协会羡慕不已。市书法家协会在广大书法爱好者中形成了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协会日益壮大,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人才、精品不断涌现,一批中青年作者在省内及全国崭露头角。同时,书法家协会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宣传广安、讴歌广安,产生了很大影响。胡放和书协其他同志还多次捐出自己的作品,为向上争取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做出无私奉献。

时光匆匆,随着老一辈书法家渐渐退出前台,广安的书法事业如何做到后继有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胡放和他的团队认识到,书法也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市上领导的支持下,他与邓小平图书馆的领导商量,利用图书馆的一间办公用房,开辟青少年书法培训基地。这个想法得到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并迅速得以落实。市书法家协会的骨干会员人人上阵,利用周末给中小学生和大专院校学生上课,培养书法爱好者。胡放还经常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书法义务培训,将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培养书法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受到学校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三)

为让四川的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应辉要求各市州书协主席,一定要关心重点作者,积极支持他们的创作。胡放随身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本市一些重点书法作者的情况,他们在想什么、创作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都记录其上。岳池县青年书法家杨建新爱好书法篆刻,但他拘于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不方便交流和创作,胡放为改善其创作环境,主动找到岳池县委主要领导,希望能对这位青年书法家给予重视和照顾,以发挥其专长。很快,杨建新便被调入县文化馆,其书法作品后来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成绩优秀,深受好评,为四川、为广安争了光。华蓥市书法家刘伏宇也是在胡放的关心下,从一个基层单位调到了市级单位,改善了创作环境,后来为广安争得了不少荣誉。对一些创作上有潜力的作者,胡放本着扶持的态度给予积极鼓励。岳池书画家杨天府,原画花鸟,善写小楷,一段时间自觉进步不大,有些灰心,胡放便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他一起分析创作得失,为他加油鼓劲,并建议他在创作中揉入行楷,向今楷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天府的作品后来连续几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很快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胡放常说,一个书协主席,要当万金油,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他对创作者的诚意让大家感动不已。每当发现新苗子,胡放常常和作者见面谈心,通过接触交流,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关怀和重视。胡放常说,其实文人并不在乎你给予他多少,往往你给他问个好、敬杯酒,让他感觉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爱护他、尊重他就行了。正因如此,在他离开书协领导位置后,不少朋友还经常来看望他,和他交流创作心得。得知胡放要搞个人书法展,广安区、华蓥市、武胜县、岳池县书协许多会员都从不同方面给予了他大力的支持,让他深受感动。胡放曾不止一次地发出感慨: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离开了组织的支持,离开了朋友的帮助,就可能一事无成。胡放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有无斋”,问其义,他解释曰:“有朋友,无钱财;有雅兴,无俗念。”寥寥12个字,可谓意味深长。十余年来,胡放就是这样精心耕耘着广安市的书法园地,迎来了百花盛开的广安书法之春。

2012年,在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上,广安入展入选作品数量仅次于成都、德阳,名列全省第三位。胡放这样说:“从倒数第三到顺数第三,这个过程我们用了14年。如果再有14年,我还会为广安书法事业的发展做一些事情。”他还说,作为一个书协主席,自己的作品能为大家公认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作品入选只是一花独放,百花盛开才会春满园,这才是广安最需要的。

从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到书法界人士口中的“椅子村人”,几十年来,胡放在墨海中自由航行,他用构思巧妙、酣畅淋漓的书法艺术征服了众多书法爱好者,为自己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政协广安市委员会诗书画院副院长、宕渠书画院副院长、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等名衔,再次证明了他于广安书法界的意义与价值。这些荣誉和名衔,构成了胡放辉煌的艺术人生。现在,退下来的胡放还担任着广安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广安市文联顾问、政协广安市委员会诗书画院顾问,还在继续为广安的书法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本文即将收笔之时,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1983年赠与胡放的一首诗:“僕僕风尘六十年,巉危历尽志犹坚。临流酹酒思先烈,拓路披荆望后贤。曾梦赤流横沧海,誓将红帜举云天。十年一觉升沉梦,且看新枝笑春前。”今天的胡放已年近七旬,当他看到广安的书法队伍正逐渐壮大,他内心充溢的是喜悦、是欣慰,更是希望。在他眼中,广安的书法事业就如滚滚渠江,正后浪推前浪地奔腾向前。“拓路披荆望后贤”“且看新枝笑春前”,马老的这些诗句正是胡放时下内心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广安市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游青记者刘莉华)9月30日上午,广安市2016年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此次共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160.9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广安市落实中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举措,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又到柚果飘香时2016-11-16 00:00
评论:( 拓路披荆望后贤)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