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岳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7亿元,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8698元,增幅居全省丘陵地区第三名——
近两年来,岳池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阳光计生统计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国务院及国家部委表彰4项,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全省现代畜牧业深化提升县、省级环保模范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等殊荣。今年3月,传来又一喜讯:岳池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
岳池县作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底部,该县围绕“加快发展、争先升位”的总体取向,按照“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弘文兴教、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文化立县、开放兴县、民生和县”四大战略,精心培育增长点和发展极,不断壮大产业经济,提升经济总量,加速底部崛起。力争到2014年底,建成产值超亿元的医药企业5户以上,实现医药产业总产值40亿元以上、税收3亿元以上,建成全省医药产业强县、“中国西部医药产业城”。
□肖勇 罗武林张秋林 文/图
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新城
3月7日,岳池县城南工业园区,一座崭新的城南工业园牌坊以开放、友好的姿态欢迎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
今年1月,岳池县完成科伦路整治及污水管网修复工程、玉竹路延伸段道路、城南工业园牌坊工程。2月初,全面启动医药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及相关管网等建设,围绕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新城,该县医药产业焕发出强劲的动力。
在省委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过程中,该县明确提出建设四川省医药产业强县、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新城的宏伟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发展医药产业。
为了做好打造中国西部医药产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条件,岳池将在3月底前,完成城南工业园火盆山路延伸段及管网工程的主体砼路面、园区展示厅地面基础工程、城南工业园新增10平方公里骨架道路。经过全力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由园区管委会为入园企业统一代办、限时办结各种证照、手续,光电科技产业园、林牧双源、普锐特科技、阿拉宾度药业、宏益制药等9个项目正在加快入场建设的步伐。
目前,仁安药业加班加点地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所有项目预计8月前就可以全部建成投产。
美泰包材、合力建材、爱赛特医疗器械、摩托车轮辋等4个在建项目也在加快建设,3月底前亦可竣工。除此之外,五星金方、道福堂、多丰正全药业、科创空心胶囊项目也可以在3月底前完成主体厂房内外装修,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为促进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该县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从原料、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完善产业链条。仅2013年,在酉溪、兴隆片区发展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的10000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2个、5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为医药产业原材料配套提供保障。
截至目前,该县医药产业已有化学药、中药制造、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医药包材5个门类,医药生产企业16家。2014年将有胶囊生产、植物提取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到2017年,16个医药项目将全部建成投产。
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
“我家去年种植了近180亩稻谷,产量达11万公斤。”岳池县朝阳乡肖家店村的汪良相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产量比2012年高,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汪良相颇有体会。
据了解,2013年岳池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病险水库整治等水利设施建设48项,新建及整治渠道205.51公里,建成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等小微水利238处,新建乡村水泥路242公里、机耕道和作业便道261.2公里,启动饮水工程9处,完成土地调型3.2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新增提灌设施205台/2076千瓦,新增有效灌面1.85万亩。
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外,优质品种的推广也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岳池县九龙镇阖家欢家庭农场2000亩稻田全部种植的是川优6203,“这个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米质好,亩产量比一般长米品种高。”该农场业主谭锐如是说。
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合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全年培育新型农民主体85户,带动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元,同比增长18%。
岳池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07年,是四川省最早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之一,整合了该县境内蔬菜种植、植保、农机等7家农业合作社组成,有流转土地5000亩,分布于朝阳、乔家、九龙等乡镇,辐射至广安、邻水、南充等地。
“流转土地的农户除了享受每亩600斤稻谷的收益外,合作社利用自身体量大的特点,在采购农用物资方面也可节约成本,如棚膜市场价在15元到16元每公斤,合作社采购价在11元到13元之间,至少能节约成本10%,这部分价差也切实增加了合作社成员和农户的收入。”联合社理事长周文利算了一笔明白账。
2013年,岳池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4088.5元,比上年增长13%。该县还大力发展品牌劳务,进一步加强岳池输变电工、岳池建工等品牌劳务的培育,强化劳务培训和成建制有序输出,着力提升劳务质量,全年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883.4元,比上年增长15.6%。该县进一步加快岳池玉屏湖乡村旅游示范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示范园区、花园农家乐旅游带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元,比上年增长8.2%。
2013年该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1.23万吨,第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98元,比上年增加1097元,增长14.4%;农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丘陵县第3位。
做好文明城市“名片”
“望到了家乡的山,看到了故乡的水,想起了小时候的情······”家住岳池、在成都上班、回家过春节的杨婷和朋友一起在东湖公园漫步,看着精心打造的文化景点和人文景观,久久驻足不愿离开。
岳池县自2005年荣获“四川省卫生县城”称号以来,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把巩固发展创卫成果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推进岳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级园林城市”和“中国曲艺之乡”的创建,高起点打造省级文明城市这张“名片”。
2013年,该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县城风貌、卫生综合治理,狠抓文明风尚引导,城市整体形象得到了较大提升。县城“两纵四横”城市东扩骨架道路基本形成,东湖公园、麻柳河沿线10余公里环线景观带打造完成,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据了解,为了完善城市功能,仅仅用来修补路面、增设街道垃圾桶、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该县就投入2000多万元。此外,县城区新增绿地面积46.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9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由于该县从强化群众的宣传教育入手,组织动员全社会大力实施了城市建设、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环境保护、餐饮与“五小”行业整治和除“四害”等专项活动,因此大大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如今,文明城市这张“名片”已经成为岳池惠民的成果,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活力的岳池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8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9元,同比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8698元,同比增长14.4%。
新闻推荐
8月10日上午,记者站在武胜县飞龙镇五排水库大坝远眺,偌大的水库表面覆盖着一层水葫芦。3台大型挖掘机扬起巨臂伸向库面,挖斗一低头一收缩,就装满了水葫芦,然后倾倒在岸边的装载车厢里。正在现场巡视的...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