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锄头 走上舞台
走进中国西部第一个曲艺之乡岳池县,晨曦中,一群鸽子在城市上空自由飞翔,让人感到这里是一个充满着祥和与生机的地方。
近年来,岳池依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大力实施 “文化兴县、文化立县”战略,在持续加大文化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深入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擦亮了“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乐之源”两张名片,“文化和风”吹拂岳池大地,“文化惠民”让城乡群众的生活更精彩,也让岳池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
□肖勇 陈君 文/图
A
文化乐民——
由观众变成主角
群众实现“众乐乐”
“放下锄头,就上舞台”,是岳池县人民的真实写照。
岳池县九龙镇城东社区刘万凤会唱黄梅戏、川剧,会演曲艺、打腰鼓,最近还在琢磨练太极的事。她看起来很有活力,根本不像60多岁的老人。社区文化的建设,使得原本是农民、不久前成为市民的她有了“归宿感”,逐渐融入新生活。“前些年,家里土地被征后,我整天无事可做,脾气也不好,老伴孩子都怵我。社区曲艺队成立后,我感觉生活有了奔头。”如今,刘大妈已是社区曲艺队的骨干分子,不但自己演出,还积极组织社区居民排练节目,请老师指导,忙前忙后。
最让刘大妈高兴的是,每年大年初一,岳池县都要隆重开展“曲艺大拜年”活动,由各个乡镇选派优秀的曲艺节目进城集中表演,县电视台还要对节目进行播放。“若有机会参加县上的曲艺大拜年活动,说不定还有机会在电视上露露脸儿。”对刘大妈来说,每年参加曲艺大拜年活动成为她的梦想。
目前,社区曲艺队很受群众欢迎,每遇红白喜事,人们常常会邀请曲艺队前去表演,一场表演下来,曲艺队的收入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凭着演出的收入,曲艺队不仅统一购买了上档次的服装,添置了道具,还定期发放工资。他们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场镇商贩,也有在场镇临时居住的农民。
每年的曲艺大拜年活动,只是岳池县引导全县文化乐民、促进文化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该县早在2007年便成功创建为中国曲艺之乡,曲艺是该县的一大传统文化特色。近年来,该县立足传统,深挖内涵,进一步夯实曲艺文化基础,特别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在社区中不断培养曲艺新人,建立曲艺组织,使曲艺文化得到了大力普及和弘扬。截至目前,岳池县曲艺家协会共有会员150余人,建有曲艺个人档案200余个;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曲艺民间团队40多支,文艺表演人才2200余人;已建成四川省曲艺社区15个、四川省曲艺学校10所,拥有扬琴、竹琴、盘子、清音、荷叶等20余种曲艺形式,群众曲艺文化尤其活跃。一些濒临失传的表演形式在岳池仍然可见。
如今每两年一届的“岳池杯”中国曲艺大赛及每三年一届的“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俨然已成为四川省曲艺发展和群众文化发展的一张名片,岳池的曲艺活动已“成为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代表”。
该县跳出曲艺的圈子去盘整、布局曲艺事业,通过政府“抓手”去活跃基层曲艺活动,培养更多曲艺观众,确保曲艺良性的传承发展。
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董耀鹏评价说:“在岳池,群众性曲艺活动生机勃勃,写曲艺、演曲艺蔚然成风,创作出许多反映百姓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可以说,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浓郁的群众曲艺氛围和独特的乡土地域特色,这些都为岳池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创造了条件。”
经过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岳池先后被中国曲协确定为“中国曲艺之乡活动基地”、“中国曲协少儿曲艺培养基地”,被四川省曲协确定为“四川少儿曲艺活动基地”、“四川省曲艺创作基地”……
“每届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该县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参与活动的人员和节目,都是从基层筛选出来的。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县级各部门以及各个乡镇,凡有重大宣传活动,都要邀请这些社区文艺队伍前来助兴。”提起这些“白手起家”的文艺骨干,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莉十分得意。
岳池文化惠民的实践,不仅让群众逐渐从台下观众变成了文化主角,也让“圈内乐”变成了“百姓乐”,让少数乐变成了众乐乐,而且收到了以文“化”人的功效。
而今,岳池县文化事业正呈现出蓬勃兴盛的态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显著提高,由文化的“软实力”转向经济“硬实力”、社会“硬效益”的形势日益明显,全县上下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B
文化惠民——
特色文化成群众生活餐
带动区域文化繁荣
每天清晨,在岳池县坪滩镇兴坪街的小广场上,一群老年人的表演总是能吸引路人的眼光,不少小孩还在旁边学样,这是兴坪社区居民正在练习曲艺节目。如今,坪滩镇兴坪社区已成立了曲艺家协会,还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曲艺社区。每天清晨,一些会员便来到兴坪街小广场,聚在一起练习曲艺。
同样的情景还出现在岳池县文体广场,一到傍晚这里就人山人海,挥功夫扇的,打太极拳的,敲腰鼓的,跳舞的,表演曲艺的,还有打乒乓球打篮球的,以及健身的,整个广场热闹非凡。“如今在社区就可以健身、看书,还可以到陆游广场、东湖公园散步,生活比以前安逸多了。”该县园田社区何熙建老人的话道出了岳池居民的心声。近几年,该县新修了众多休闲场所,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全靠政府为我们修建了这些文化广场,给了我们老百姓文化活动的平台。”何熙建老人一边散步一边说。“晚上跳舞,白天有时参加文艺演出,既锻炼了身体,又娱乐了心情。”谈起参加社区文艺队,何明珠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她以前的麻将瘾特大,没得事时便邀上几个好友聚在一起打麻将。而现在,她对麻将已没有多少兴趣,一到晚上,便自觉地到广场上去跳舞,一天不去跳,心里便老不习惯。
该县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岳池大打“文化牌”,以城市文脉为主线,充分发掘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始终把规划、设计、建设同继承历史文化、树立岳池特有的城市形象相融合,赋建设以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高度和谐。自2002年以来,岳池县投入上亿元资金,建成了可同时容纳3000人观看文艺体育表演的川东北一流的体育馆、功能设施齐全的一流的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在县城建成了岳池农家文化博物馆和农家文化主题公园。古朴典雅、风韵别致、集曲艺表演、群众休闲于一体的“和溪曲苑”,以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和戏剧活动家吴雪命名的“吴雪剧院”为岳池人民提供了观戏听曲和赏文益智的好去处。在岳池农家文化主题公园的四面,南宋文化一条街、中华美德墙、岳池农家文化展览馆、岳池乐苑、《陆游与岳池农家》青铜群像、《中国历代名人咏农家》诗歌广场、《魏明伦岳池农家赋》墙相映生辉,为岳池这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增添了古朴的风韵和文化元素,显示了其文气如虹的地域特色。
在岳池县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岳池县将以岳池农家文化主题公园为中心在老城区的基础上扩建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在新建区域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出在打造文化软实力上所下的工夫……
对于广场文化,岳池县文体局一位负责人说:“社区文化主要是广场文化,找准这个切入口后,我们重点建设了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目前全县建有2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广场、30余个社区晨晚练点。随着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的推进,全县社区文化越来越兴盛,成为普通群众的‘生活餐\’。”
伴随着文化设施的改善,近年来,岳池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自发的社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利用社区广场活动,编排演出精品曲艺节目。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载体建设推进文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农家文化设施和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农村书社、农家书屋;采取举办培训班、老艺人结对传带等形式,大力培养文艺新秀;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广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大型民间艺术巡游、民间文艺汇演、诗书画展览、赛诗会、广场文艺表演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在岳池县,很多社区利用休闲广场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带动区域文化繁荣。
“放下锄头拿起书,不打麻将学知识,奔向致富路。”这句话也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如今,岳池县“农家书屋”正慢慢成为当地农民学习科技知识、掌握致富本领、获取经营门道的“加油站”,让一批新型农民通过读书看报成为种养大户,逐步迈入致富“快车道”。
“文化和风”吹拂岳池大地,“文化惠民”让城乡群众的生活更精彩。文化,正成为岳池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提升了岳池群众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2013年岳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7亿元,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8698元,增幅居全省丘陵地区第三名——近两年来,岳池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阳光计生...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