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水库的位置处在几条河的汇合处,一到下雨天,河里一涨水,这个水库就特别危险。”11月14日,岳池县磨尔塘病险水库整治现场,61岁的村民李国朗指着路边一块缺口的田告诉记者,田的缺口就是由于大雨过后水库涨水造成的。“现在整修磨尔塘水库,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哟。”看着正在施工的水库,李大爷喜上眉梢。
□肖勇 本报记者 陈君
治危 让群众不再提心吊胆
【现场】
行走在施工工地脚手架之间,穿行于施工材料旁,放眼望去,水库四处都弥漫着一派火热的整修氛围:成堆的施工材料堆积在路旁,钢筋水泥浇筑的堤坝即将完工……“这个水库总的面积有200多万立方米,2007年的时候下大雨,大坝穿孔,射出的水柱有1米多高,2米多远。”回想起2007年那场差点导致水库溃坝的大雨,今年71岁的谭光琼仍然心有余悸,“我家的位置离水库就只隔几道田坎,听到大坝出事的时候,大家都吓倒了。”谭大娘站在大坝上,指着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农房说。
【举措】
从今年的二月份开始,岳池县开始整修磨尔塘水库。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了政府引导、村(社)组织、部门督导、村民代表监督、群众直接参与的项目管理制度,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及监管。在建设过程中,县水务局成立领导小组,并派出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站对工程建设实行了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建塘 让尾渠农田不再“委屈”
【现场】
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三网”相通、网网相连。来到朝阳乡雨台山村,蓄水池里的水储存得满满的,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只有渠没有水的尾渠。“治水惠民生,兴水促和谐”的标语贴在堰塘大坝上,诠释着岳池“小农水”建设的宗旨。
“这里用的是响水滩水库的水,但是没有修缮这些石河堰、山平塘的时候,我们基本上看天吃饭,没得水流过来啊。”张广华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说起曾经灌溉难,面对村民的抱怨,他也叫苦不迭。
“如果没有‘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就没有这口‘惠民塘\’。咱村这一带望天田今年就难插秧。”看着田里摆放着的稻秆,老张感慨道。
【举措】
岳池县在开展整治“小农水”项目尾渠水量不足的问题时,采取“统一规划放线、统一调形调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水源调配、统一发展产业”的“五统”措施,立足修渠、整塘、建池、节水为重点,实现供水水源有保障、灌溉输水有渠系、就近用水有池塘。更加完善“小农水”“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综合功能,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全域灌溉”的目的。
引水 让旱区群众不再“喊渴”
【现场】
走在乡间,看到农民新村一幢幢别墅式的房屋上,立着很多的太阳能热水器,记者走进了齐头岩村6社的伍祥建家,他脸上抑制不住幸福的笑容,“现在做完活路回家,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用,还可以洗个热水澡,再也不用挑水了,真的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离伍祥建家不远的文志会家,这两个月来一直在忙着修建新房,“我修这座房屋用了46吨水,才100多块钱。如果是以前,就必须请人挑水,一天工钱都要100元,我修这两个月,如果没有自来水,仅挑水费用就要上千元,并且还找不到挑水的地方。”文志会深有感触地说。
【举措】
如何解决旱区群众饮水问题,岳池县“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畅通沟渠、管道,将自来水引入农户家中。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用水协会,提高供水的及时性和公平性、促进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提高了水费收取率、增强了农民民主管理意识。也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合作程度,改善了乡村治理状况,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新闻推荐
□胡佐斌本报记者陈四四秀丽的山水田园、恬静的乡村生活、高楼林立的城镇……3月19日,王茂春在岳池县城边认真地摆弄着相机镜头,准备拍摄一组反映县城新貌的照片。今年62岁的王茂春,是广安市岳池县...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