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广安实践
口胡世平 陈君
8月4日清晨6点,华蓥市现代葡萄园区德嘉葡萄基地,业主李松满正张罗着工人们采摘葡萄。这些葡萄经过分类、贴牌、装箱,数小时后将出现在成都伊藤洋华堂、重庆新世纪百货等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每斤售价20元,比传统葡萄高出一倍。
德嘉葡萄为何身价这么高?“基地全部施用生物有机肥,保证了葡萄的绿色、无公害,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李松满道出原委。在华蓥市现代葡萄园区,像李松满这样的葡萄业主已有26户,带动农户超过2000户,连片发展葡萄3.5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将达300余万公斤,产值5000余万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00余元。
广安,农业大市,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和农民新村成为广安市的三大抓手。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0余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2万亩、农民新村721个,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市。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信心十足:到2015年,广安将初步建成“商品粮产销贡献突出的巴渝粮仓”、“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西部柑橘大市”、“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成渝经济区生态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森林城市”,届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万元。
产业基地——从各自为政到整体推进
一望无际的钢架大棚内,品种各异的蔬菜让人眼花缭乱……这是8月4日我们在广安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景象。“园区打破乡村辖区界线集中连片建设,面积达万余亩。”园区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广安,类似的集中连片规模超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达34个,遍布广安5区市县。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广安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推进。”王建军介绍,一般确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都是以县为单位各自为政推进,而广安则是在5个区市县整体同步推进。
整体推进有何好处?“资金整合、土地流转、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这些都可以全域覆盖。”王建军给出答案,以资金为例,去年广安就整合了将近6亿元资金用于现代农业,改变了过去资金“撒花椒面”的使用机制。
如何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成为广安的一条刚性要求。
集中连片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设施配套建设必须集中于 “一环二线三区块”,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大规模;整合建设项目,通过统筹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实现了连块成片、连片成面的建设模式。
集中连片培育产业。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沿路、沿江、沿山;坚持种养结合、规划建设同步,每发展一片产业基地就配套建设3—5个养殖小区。
随着基地建设的高速整体推进,不少业主“相中”广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广安市委农办主任蒲长文介绍,目前,广安有农业龙头企业1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个,加入农户15.36万户,带动农户51.62万户。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遍布全县。
如何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广安探索出 “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核心区”突出科技成果引进吸收、技术集成和组装创新,“示范区”突出产业示范、技术培训和规模化推广应用,“辐射区”突出产业链延伸带动和对外辐射推广。
以广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1.2万亩核心区,43万亩优质名特优新果蔬、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示范区,221万亩科技农业产业辐射区。
新技术的汇集地、新品种的示范场、新标准的推广车间……以基地为载体,广安农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内涵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市农业产业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三网”配套率达到 87.2%,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3万亩,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96个、绿色食品认证58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
与此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园区,广安现代畜牧业快速崛起。近年来,广安市先后制定完善了《广安市畜牧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安市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全市5个区市县现建成4个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县。在嘉陵江、渠江流域和境内溪河、水库及其他工程水域范围建立优质水禽产业带,在退耕还林区、林果区建立土杂肉鸡产业带,建成人均出栏家禽10只以上基地乡镇43个,新增出栏优质家禽1000万只以上。在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金城山及嘉陵江、渠江滩涂建立“4+2”牛羊产业带,建成草食牲畜基地乡镇32个,草食畜禽总量近1000万头(只)。在适宜区域,重点发展奶牛、优质肉兔、野鸡、鹌鹑、野猪等特色畜禽养殖,全市建成特色养殖基地乡镇13个,特色养殖产值5亿元以上。
产出有了规模,“卖给谁、谁来买”成了最现实的问题,而外拓市场,正是广安提升农业产业“含金量”的又一重点。
在重庆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盘溪市场,每天都会有满载着新鲜蔬菜的川X牌照汽车源源不断地驶来,广安蔬菜通过200多名广安籍批发经销商的销售渠道,流入重庆千万市民的菜篮子。据统计,每年蔬菜销量达40万吨。
此外,广安还在重庆、西安、昆明等地设立了柑橘促销窗口,在互联网上建成了脐橙、食用菌专门销售网站,在广州、上海构建了网上销售站点。不仅如此,广安农副产品还漂洋过海,摆上了老外的饭桌。目前全市蔬菜出口企业发展到3家,初步建成了销往韩国、日本等地的出口通道。
诚然,现代农业在广安高速发展,这背后需要的是大量的土地流转,来自广安市委农办的一组数据显示: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广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40.5万亩,农民实现土地租金年收入超过4.3亿元。
不禁要问,没有土地耕种的农民又将如何生活?
在广安区观塘镇煤坪村,村民罗克菊将一亩多地租赁给广安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广安春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又返租公司土地,获利颇多。据罗克菊介绍,土地租金和给业主打工,一年能挣9000元。另外,她又无偿从春叶公司返租了一亩土地,每年为春叶公司种植黄瓜种子,能再获利7000元。
如今在广安,农民不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旁观者,而是更广地参与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各环节,成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投入主体和融资主体。
合作经营、二次返利、风险防范……一系列措施让基地农民的 “钱袋子”鼓了起来:2011年,广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高696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村达到53个,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1.2万户。
“千万”工程——既稳粮又增收
一亩地既要产出1000斤水稻,又要实现10000元产值,这可能吗?
“当然能!”8月2日,我们从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村民代伍君口中得到了答案:一亩地,2月份种植生长期较短的蔬菜,产量1000公斤以上,产值可达2000元;随后补种水稻,产量600公斤以上,产值可达1560元;9月份种植效益较好的西兰花等蔬菜,产量1000公斤以上,产值7000元,这种 “菜—稻—菜”种植模式,一亩地全年产粮1000斤以上,产值达1.06万元以上。
而过去代伍君种植的田地,一年的亩产值仅有2000元左右。从亩产2000元提升到10000元,这得益于广安市实施的“千斤粮万元钱”工程。代伍君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取“菜—稻—菜”种植模式,实现了田地“一年三熟”。
华蓥市农业局农技人员房开明将“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实施后的田地比喻为工厂流水线生产平台,而将“菜—稻—菜”种植模式比喻为生产程序,“这样就实现了生产平台的饱和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如何既稳粮又增收?打造以“千斤粮万元钱”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粮经复合产业基地成为广安的抓手。广安市市长侯晓春介绍,今年底,广安全市将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万亩,到2015年,基地建成面积将达到100万亩。
资金从何而来?“我们坚持项目、财政、金融、社会投入齐上,全部集中投入到‘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高了资金使用集约度。”广安市农业局局长郑洪涛介绍,截至目前,广安已累计投入项目、财政、社会资金逾6亿元。
基地怎样建?广安突出产业发展的区域适宜性,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因地制宜对粮油、经济作物进行了功能分区,形成八大现代粮经作物产业发展核心区;按照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础建设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重点抓好田土型调整、农田排灌渠系、小型提蓄设施、田间耕作道路和地力培肥五大工程,做到田网、路网、水网“三网”全面配套,实现水能排、旱能灌、路相连、车能通、土能保;突出环保施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坚持机械化集团作战,全市共发动群众53万人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广安已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2万亩。
基地建成后,如何实现富民增收?广安打出“组合拳”——
优选种植模式。稻田推广应用“菜—稻—菜、油—稻—菜、稻—菇”基本种植模式,面积达8.4万亩;旱地推广应用芋(早春洋芋)—玉(玉米)模式、玉米—大豆—蔬菜—春洋芋、秋洋芋—春洋芋—夏菜等模式,实施面积达到3.6万亩。全面推行田坎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玉—豆—菜”、“粱(高粱)—豆—菜”全覆盖。
坚持种养循环。重点推广“猪(鸡、鸭)—沼—菜”、“稻—稻—鸭”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规划实施面积7.4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6个,推动产业联动互进。
争创名优品牌。将农产品加工作为解决销售难题和发展效益的关键,以优质品种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统一注册“邓府”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效益。
加强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6个,专家大院6个;健全农机化推广体系,全市1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实现了基地 “小交通”与市、县大交通整体推进;健全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突出机制创新。引导、鼓励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全市0.53万户农民发展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民,经营面积达到3万亩。推行“基层政府+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钱粮双增的同步实现。建立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群众三方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新建专业合作社123个,入社农户达到5.3万户。
来自广安市委农办的实测数据显示:广安“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平均每亩产值达1.13万元。
产村一体——既住好房子,更过好日子
一楼一底的小洋楼,水电气免费入户,出门就是大马路……前不久,广安区官盛镇报国村村民罗朝芬从居住多年的 “夹皮沟”搬迁至宽敞的新村聚居点。“硬是因祸得福哟!”罗朝芬高兴地说。
2011年广安“9·19”特大洪灾导致包括罗朝芬在内的15758户农户住房损毁。广安改变以往农民在原住房基础上恢复重建的做法,实行避灾搬迁新建——政府统一规划实施新村建设点204个,并由政府“前置式”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每户补助1—2万元,成功走出了“损毁—再建—再损毁”的怪圈。
而在10多公里外的广安区代市镇岳庙新村却是另一种建设模式——旧院改造扩建。“就是对年代久远的砖瓦房采取恢复、加固、翻新等方式整旧改新,由政府‘嵌入式\’配套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并补贴每户5000元钱。”去年底住进新房的村民王顺禄说:“算下来,比新建房节约了6万多元钱。”
新村建设,广安不搞“一刀切”,坚持四个“有利”:有利于避开风险、有利于少占耕地、有利于和谐新村建设和有利于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截至目前,广安全市已建成农民新村721个,惠及农民群众130余万人。
“不论是避灾搬迁新建、旧院改造扩建,还是旧房拆除重建、村镇结合迁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村民花最少的钱住上最好的房子。”广安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雷说。
新村建到哪里,公共服务就覆盖到哪里。截至目前,广安已建成村级活动阵地276个、卫生站199个、农村书屋109个、便民超市923个、健身小广场63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试点县新农保参保率达49%;实施“五改三建”2.94万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华蓥市被评选为四川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广安区大龙乡光明村等12个村被评为环境优美示范村。
新村建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据广安市副市长甘用德介绍,广安已建成环线公路、村级公路912.1公里,便民路1014.5公里,通畅率达到94%以上;建高标准农田24.95万亩,农村安全饮用水达92%以上,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生活环境的改变,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进茶馆进书屋,成为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新村居民的新潮流。利用农闲时节,许多村民在农家书屋读书学习,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以致用,将书本上所得,用于具体农事之中。在广安市其他一些新村点,“欢乐农家大赛”、“农家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新村建设,绝不仅是修几栋新房子。”在肖雷看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实现产村一体化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产业发展了,新村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广安坚持把产业与基础、公共服务一盘棋规划、全方位推进,每一个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蔬菜、生猪等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新村种植优质蔬菜3350亩,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品牌销售,入社农户达到325户,蔬菜远销重庆、香港等地。邻水县御临镇滑滩村海拔仅180米,全年无霜,是柑橘的最佳种植区。该村规模种植优质柑橘近2000亩,并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去年,社员人均果业年收入达7000元,仅此一项就高出全市农民660元。武胜县优质水产品和生猪销往全国各地。
据统计,广安示范片新村共流转土地12.35万亩,引进业主467个,投入建设资金22.46亿元;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218个,带动农户建成产业基地42.4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33个。今年上半年,该市示范片新村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35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水平16%。
与此同时,广安还把新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拓展新村建设内涵和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新村坐落在邓小平故里旁,人均土地不足2分,前些年80%的青年外出务工。如今,牌坊新村打造农民新村,依托开放式的教育基地搞起了旅游,全村已有36家农家乐、89家 “农家客栈”,从业人员上千人,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
新闻推荐
主持人:广安发展现代林业有何优势?嘉宾:广安地处丘陵地区,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空间大:全市林木种质资源有58科104属156种,种质资源丰富;广安已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依托重庆巨大的消费市场把广安建...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