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孝正
自我上初中时,就爱上了新闻。我曾经在家乡岳池县的《红旗报》上发表一些短文。当时,虽然没有一文钱的稿费,但那种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难于言表,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每当我的一篇短文见报,我总要重复阅读两遍,细细品尝其中之乐趣。在以后的日子,人逐渐长大,见识也多了一些。对少年时一篇短文见报就欣喜若狂的感觉,如今感到内疚和惭愧,丑不可言,笑话至永远。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参加了工作,有很多看报的机会。报上除了刊登大量的文章外,绘画作品在减少,新闻摄影作品在增加。也许天生和摄影有缘,我特别爱看报上的摄影报道,那时,我一直梦想有一台黑白的国产相机。
那年头,有一台简易的黑白相机是奢侈的事。我一位同学在相馆当职员,用的是上海产的海鸥牌A型双镜头黑白照相机,外装黄褐色牛皮盒加背袋,令人羡慕得很。
1970年代,我由县城调到南充工作,继续做我的新闻摄影梦。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江南北,各个单位也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工会工作开始加强,各地新闻培训陆续开班,我有幸参加了四川日报社的新闻摄影课。
我终于向单位保卫科借到一台海鸥B型双镜头黑白照相机,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四川日报》的摄影课堂。授课的唐正益老师技术精湛,常把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把抽象的名词术语直观化,把复杂的操作过程简单化。
他经常用一些精美图片和古今中外的笑话,生动地阐述摄影内容。比如说,老师教我们冲洗黑白胶卷记住一句话:定时定温,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冲洗胶卷的时间就减少或增加一分钟。总结得比书上还经典,结果班上学员每个人毕业都学会了冲洗照片。
我在班里是个笨学生,完全没有基础知识。对此,我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摄影技术,上课认真、细致地记笔记,尽量做到少上厕所,怕记掉关键内容。
10天的摄影培训班很快就结业了,照毕业像时万想不到,授课老师居然叫我这个笨学员执机。当时,我的荣耀感无法言表。老师站在我三脚架机位的左边,教大家怎样拍好合影照、集体照,更多的是教我。他说,照这样的照片最好带三脚架,不要偷懒;并且还要做好拍摄前的组织工作,整顿好队形,高矮协调统一,色彩搭配均匀,不要把穿深色或浅色服装的人排在一起,整张照片要整齐划一。
摄影培训班结业了,学员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逐步实践着培训班教导的摄影理论。摄影班学习虽然结业了,可学摄影知识永远未结业,授课的唐老师仍然义不容辞地继续当我的好老师,我也当了《四川日报》的编外通讯员。
从川报摄影培训班出来的学员,之后大多数在摄影行业内有了一定成就。以我为例,30年来,我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记者等,我的摄影作品《乡亲泪》获得全国新闻摄影最高奖、《新娘赶考》获得全国新闻摄影优秀奖,同时被列进大学摄影教程。而这两幅作品,都在川报上首发。
回望这一切,如果没有参加那次摄影班,如果没有遇到唐老师,如果没有《四川日报》给我搭建的平台,我都不可能获得这些成绩。感谢《四川日报》给我的鼓励和培养。
新闻推荐
手捏一代身份证岳池外出农民工如何回家?本报讯(肖龙记者陈君)2月1日,岳池县政务中心内,长田乡朝天寺村一组村民曹大元从户政科负责人房天雄手中接过崭新的临时身份证时,连声道谢。10年前,老曹跟随老乡到...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