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狠抓粮食生产工作实录
□本报记者 许静
2011年,岳池县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1.8万亩、总产56.55万吨,分别比历史最高年2010年增加0.3万亩、增加0.56万吨。
作为传统的丘陵大县、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岳池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四川省三大粮食主产县”,2008-2011年连续4年被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3年被定为全省“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重点县”。
岳池是如何保持粮食生产“高位求进”增产态势的呢?
强措施保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近年来,岳池粮食生产呈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各项政策扶持密不可分——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岳池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一把手负责制。为确保粮食产业发展经费,县政府还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纳入了财政预算重点,落实了粮食发展专项资金,并坚持将粮食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
同时,岳池县还狠抓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从2005年起,岳池县先后落实粮食作物良种推广补贴资金5600.77万元、粮食直补及粮食综合补贴资金35504万元,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上。
此外,岳池县还狠抓了以水稻、玉米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到2011年,累计参保面积146.14万亩,保费收入3065.88万元,赔付金额1543.42万元,大大降低了群众粮食种植风险。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了优质水稻生产基地38万亩,发展订单优质稻生产15万亩。
强科技支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近年来,在粮食产业发展上,岳池县狠抓科技增粮工程,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加大了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在新品种推广上,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大豆达到80%以上,马铃薯达到60%以上。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上,大力实施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为重点的沃土工程技术,共完成推广面积6.8万亩。2011年,推广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杂糯间栽等技术栽培73万亩,实现了水稻旱育秧 “傻瓜化”,优化了水稻生长环境,增加了糯谷产量,有效稳定了水稻种植面积。全面推广了玉米育苗、膜侧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了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省力化栽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为将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岳池县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初步形成,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办公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职能不断优化。依托农技推广平台,兑现物化补贴折合资金达21.56万元,21个主导品种、10项主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
强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自2006年以来,岳池县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5.37万亩,完成投资3900万元,新增、改善灌面27100亩——这仅是岳池县近年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一个缩影。
2008-2011年,岳池县建设高标准粮田6.5万亩,完成投资3546万元,完成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投资500万元,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30万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350万亩。
在狠抓粮食生产的过程中,岳池县还着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2006-2011年,全县共建立水稻、玉米、大豆、洋芋、小麦五大作物高产示范区65.5万亩,并在高产示范区内建核心攻关片10万亩。近两年,先后承担省上下达的水稻、小麦、玉米共7个万亩示范片建设任务。
付出总有收获,汗水化成硕果:2011年,岳池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708.4公斤,比大面积亩产增产128.64公斤,增产22.2%;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611.5公斤,比大面积亩产增产152.4公斤,增产33.2%,有力推动了全县粮食产量的提高。
新闻推荐
□胡佐斌本报记者陈四四文/图来到岳池县坪滩镇冉家店村,见一位老人在山坡上转悠。他拄着拐杖,每迈出一步都十分艰难,他就是冉从年,今年76岁,当地有名的根雕艺人。一个农民,是怎么与根雕结缘的呢?屋后小...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