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记者站夏俊林
在村里,“80后”的他走村串户话不多,既修公路又铺“致富路”。他,就是万善镇新建村“第一书记”王俊峰。
初到村上任职,王俊峰印象最深的就是该村的道路建设问题,“到处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最大的期盼就是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王俊峰很明白,但修路的资金从哪里来?经过多方协调,他先后争取到专项资金80多万元,完成2组、5组、10组、13组公路硬化2.2公里;争取帮扶资金10万元,新建6组公路1.32公里,解决了61户183名村民的出行难题。
“我们盼了很多年,路终于修通了,以后出行和农业生产就方便了!”看着家门口修好的路,6组村民王远明感叹道,“以前车子进不来,想要卖点农副产品只能靠肩挑背扛,价格也没有优势,现在好了,交通的方便让进村收购农产品的人多了起来,价格也比之前卖得高了许多。”
路修好了,如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又成了王俊峰思考的问题。“没有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因此,王俊峰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方式,帮助农民拓宽“致富路”。
“我一直想搞一个小型养猪场,但苦于没有资金,这下好了,王书记帮我解决了贷款的问题,我这个养猪场建起来后,计划养猪20头,年收入有几万块钱呢。”12组村民陈德达谈起小额信贷养猪,信心满满。
以前,村里交通不便,村民主要靠传统种养业维持生计。“要想致富,仅仅靠传统种养业不行,还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王俊峰结合相关帮扶政策,鼓励7组、8组、11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和投工取酬的方式,参与特色农业发展。
如今,该村已发展起晚熟柑橘300余亩,让100户贫困户直接受益,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
王俊峰的扶贫故事,在新建村不断上演。
协调企业捐赠水泥200吨,帮助106户贫困户完成“三建四改”;争取资金13万元整治山平塘,解决了村民生产灌溉用水难题;争取资金8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6个,新增垃圾收集桶26个,实现了新建村主干道路硬化、绿化、亮化……
如今的新建村,土石房少了,小楼房多了;乡村泥土路少了,水泥路多了,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乡村,已完成了完美嬗变。
“岁月变迁,不忘初心,在群众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的办法。”王俊峰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帮助贫困群众“摘穷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老童1977年12月10日清晨,初冬时节的武胜笼罩在一片寒意之中。鸡鸣三遍,我如得到出征指令的士兵般从床上弹起,穿衣、洗脸、吃饭,不到十分钟,收拾妥当的我便已走上了街头。当天的武胜大雾弥漫,我长长地...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