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武胜记者站陈本刚
2014年,武胜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931户、68507人,2017年5月,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0851户、31560人。不到3年,武胜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1.2万余户、近3.7万人脱贫。
近年来,武胜县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完善扶贫机制,通过就业帮扶,让贫困群众更有尊严地甩掉了“穷帽”。
动态监测分门别类
“这是我们专门针对扶贫对象建立的电子管理系统。”5月27日,记者来到武胜县就业局,工作人员李俊东指着电脑上的动态监测系统说道。通过该系统,记者发现,武胜县所有扶贫对象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文化程度、致贫原因及脱贫属性等信息一目了然。
“为了做好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管理,我们可没少花功夫。”李俊东介绍说,武胜县依托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个人信息、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等情况,并将其信息录入四川省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就业扶贫电子台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奠定基础。
目前,武胜县已全面完成就业扶贫电子台账建立工作。据悉,录入台账的每个扶贫对象将至少获得一次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
“通过就业扶贫电子台账,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就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准确掌握哪些脱贫了,哪些还没有脱贫。对于没有脱贫的,我们会分门别类地上门提供服务。缺技能的积极组织技能培训,缺岗位的主动送上岗位信息,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帮扶。”武胜县就业局干部胡志林说道。
量身定制因户施策
5月25日一大早,猛山乡双河村村民谭昌斌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拿着火钳、扫帚,背着背篓开始对村级公路进行清扫保洁。“每年有近5000元的收入,就在村里上班,劳动强度也不大……”谭昌斌满意地说道。
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谭昌斌因妻子身患残疾,加上家里人口相对较多,所以成了贫困户。2016年底,谭昌斌向当地党委政府申请就业帮扶,顺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像谭昌斌这样无法“出口”的贫困劳动力,武胜县创新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进行“内消”,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包括保洁保绿、道路清扫等岗位。目前,全县已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41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10名,并按4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每名贫困劳动力一年可增收4800元。
除此之外,武胜县还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搭建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便捷通道。广泛收集本地企业用工信息推介给贫困劳动力,积极组织本地企业招聘吸纳贫困劳动力在本地就业;针对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根据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广州、重庆、成都等地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92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600万元,人均增收9300余元。
培训提高授人以渔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攻坚,支持家乡发展,我们义不容辞。”4月27日,重庆武胜商会“我为脱贫攻坚作贡献”座谈会在武胜县政协会议室举行,会上,县政协委员、重庆武胜商会负责人做了上述表态性发言。
当天,重庆武胜商会与宝箴塞镇石桥沟村共同签订了《商会结对帮扶及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商会将倡议会员企业在用工方面向石桥沟村倾斜。
依托政协委员联系广泛、人脉资源丰富、智力密集等优势,积极鼓励各异地武胜商会参与扶贫是武胜县实施就业扶贫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商会参与扶贫,为有劳动力但无就业岗位的贫困群众就业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脱贫目标。
近年来,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消极思想的实际情况,武胜县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为抓手,依托县内电子商务产业园、就业培训中心、嘉陵技校、职业中专等培训机构,免费开展电商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在为部分贫困群众“抽懒筋”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今年以来,武胜县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举办***专项培训2期,参训贫困劳动力合格率达100%。
与此同时,武胜县还积极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帮助贫困群众甩“穷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琴)“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真是太浪漫了。”5月28日晚,市民程潇潇在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罗曼蒂克庄园举办的“花海·灯光节”上,拿着照相机四处不停地拍照,不放过每一处美景。...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