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家庭走访——武胜县司法局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纪实
2012年“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施行,社区矫正工作正式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围绕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三项任务,4年来,武胜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从夯实基础入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创新监管手段,探索社区矫正“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四化管理模式,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66人,已解除矫正747人,为构建“平安武胜”、促进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健全机构 夯实矫治队伍
强化制度保障,结合武胜实际,制定了《武胜县社区矫正实施细则》《武胜县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及《武胜县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武胜县社区矫正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武胜县社区矫正手机定位管理办法(暂行)》等,更加规范、细化社区矫正工作,从制度上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目前,该县已制定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权力清单、社区服刑人员义务清单,实行“三单”管理。
夯实机构队伍,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研究制定社区矫正工作规划、政策、制度,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社区矫正执法机构,县司法局设社区矫正执法大队,31个乡镇设立社区矫正执法中队,负责贯彻执行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开展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等工作。夯实工作平台,于去年建成社区矫正中心,设置综合办公区和执法管理区两大区域,保障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的开展。
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20名兼职司法社会工作者,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村(居)委会、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服刑人员亲属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严格落实“一人一矫正小组”制度,积极推行“4+X”矫正小组建设,签署社区矫正责任书,明确矫正小组任务,落实社区矫正措施。
强化监管 提高矫正质量
规范执法,管控到位,完善了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对法院、检察院、公安、监狱、看守所委托的社会调查评估,县司法局指派调查组,向评估对象家属、邻居、所在村(居)委会、派出所等调查了解其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等情况,填写调查评估分值表,形成调查评估报告,经县社区矫正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讨论后,出具是否适宜纳入社区矫正的调查评估意见书并提交委托机关。规范社区矫正接收、登记、入矫宣告,建立社区矫正法律文书的接收登记台账,做好来文登记,对每名新进社区矫正人员均实行入矫宣告教育。实行个案矫正,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犯罪成因、心理特征、危险程度等因素制定“一对一”的社区矫正方案,划定监管等级(严管、普管、宽管),制定相符合的矫正帮扶措施,确保矫正实效。严格落实定期报告、走访、考评奖惩、外出及居住地变更审批制度。完善社区矫正档案建设及管理。
创新监管,提升质量,实行日记制度,要求每名社区矫正人员每日如实记录其生活、工作、学习、参与社区服务等情况,每月检查,纳入考核、解矫的依据。实施社区矫正网格化,全县共划分网格1406个,网管员1440名,将在矫人员管理纳入网格服务管理范畴,形成司法助理员、司法社会工作者、社区干部、网格管理员、帮教对象亲属“五帮一”的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实行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建立社区矫正GPS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手机定位管理,司法所每日查看,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重新违法犯罪。
精准帮扶 唤回迷失心灵
教育矫治让社区服刑人员走出了犯罪的阴影,而帮困扶助则为他们融入新生活的路上点亮了路灯。
社区服刑人员冯某,曾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武胜县接受社区矫正。因以前做过不光彩的事,找工作四处碰壁,担心家人看不起,冯某心理压力很大,总是逃避与人交往。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下,冯某逐渐放下心理包袱,提出想回到老家金牛镇从事种养殖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对冯某的创业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把对冯某的帮扶作为矫正的切入口,积极协调县国土局、镇政府和村委会,寻求政策支持,落实租用土地300亩,并帮助冯某与村委会签订了17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如今,冯某的种养殖园内建成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场,一个200多亩的锦橙、花椒基地,年产值达到200万元,走上了一条生态、有机、高效循环的农业生产链。
像冯某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武胜县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准帮扶”。
近年来,武胜县司法局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了以宣传政策引导、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支持、推广成功典型为内容的“精准帮扶”模式。通过协调民政、教育、工商等部门,对就学、生病或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困难救助,在县内的龙海印务、鑫光铁塔及个别乡镇建立了“武胜县社区矫正基地”,为有就业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如今,一颗颗迷失的心灵,正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教下,慢慢被召回。
郑勇敖明杨林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雪莲“今年我家光是种蔬菜就收入了4万多元。”1月24日上午,在武胜县中心镇大通村,贫困村民王功再和儿子王显华告诉记者,他们父子俩不等不靠,努力发展蔬菜产业,成了该村脱贫致富典型。今年...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