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峰
少年时代,曾求学于中心中学。徜徉于中心古镇,我完成了人生路上许多的“第一”,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
1978年我考入中心中学读初中,报到入学那天,父亲送我到校办完手续后,领我到中心街上吃午饭。第一次进入向往已久的区镇,自然处处都觉新奇,一边东张西望,一边跟着父亲穿过十字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北门饭店。父亲点了一份滑肉、两份豆花饭,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偶一抬头,发现父亲没有动筷子,正抽着烟微笑着看着我。那一天,那一刻,永留我心中。
出北门饭店外往右一二十米,有间租书铺子,小说、杂志、连环画还挺多,租书的、坐在铺子里看书的也挺多。以后的许多个周末,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说到书,无逸街口往下一点的新华书店,也是我周末经常逛的地方。父亲每月给的生活费,我常常从中挤出些来在那里买书。《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及许多刚刚重新印行的古典文学名著,甫一上架,我就买了,课余时间捧着读,晚上熄灯后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读,虽然大都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但也算是如饥似渴吧。初中毕业时,我搬回家几大摞图书。
西街上的人民会场,是个十分闹热的地方,经常有电影放映和戏剧演出,吸引无数居民,又特别是丝厂、灯泡厂的年轻男女。有时周末,我也爱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看看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在那里,我第一次观看了彩色遮幅式宽银幕电影,而且是日本影片《追捕》,主演高仓健瞬间成为心中偶像,许多情节多年后仍然记得十分清晰。有一个周六晚上,一家京剧团来中心演出,从小看过《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样板戏电影,却没有真正看过舞台表演,我毅然从生活费中抽取部分买了票。第一次在剧场里看京剧表演,而且还是古装戏,唱词也不大听得懂,好在剧团居然在舞台两边的柱子上打出了字幕,这才大致将剧情弄了个明白。剧目依稀还记得叫《杨八姐盗金刀》,演的是杨家将的故事。
十字街有家照相馆,生意也很不错。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周末逛街经过那里,常常会经不住诱惑,邀约进去拍几张照片,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照相。几年下来,居然拍了不少。后来我们初八一级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大家找出了不少老照片,大多数都是在那家相馆里拍摄的。我对摄影情有独钟,也可能受了其影响。后来在武胜师范附小任教,二姑父1988年公派援非回国,要送我一件礼物,我就要了一台青岛6Ⅱ型135半自动相机。
1990年春,我被武胜县政府办公室派驻中心区公所支农,后来参加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中心镇又生活了近一年时间,住在区公所里那座著名的德国传教士的故宅里,那是一座欧式石木结构的建筑,我在那里完成了中文系本科函授的毕业论文。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往中心区所辖的几个乡镇跑,早上起来去“巷子深”“李二娃”“十字街”等豆花馆吃碗豆花饭,一碗豆花、一盘蒸烧白或肘子或粉蒸排骨、粉蒸肥肠、一碗白米饭,再打上二两老白干,那基本上是古镇居民早餐的“标配”。晚上回来,偶尔会受邀和区公所里的几个“老革命”去坐坐茶馆,泡一壶茶,打一圈老麻将,听一回说书,耗上两三个小时,倒也能缓解一天的疲劳。
近几年,多次和摄友们走进中心古镇,看着古镇日渐衰落,繁华不再,昔日人流如织的大南街快要变成居民的菜园子,好几个同学在镇上的旧宅子都已破败不堪,一边在心里生出无限的感慨,一边举起手中相机默默地记录古镇的沧桑变迁。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陈本刚记者胡苗)“农凤鸡虽然个头不大,但肉质鲜嫩口感细腻,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谷氨酸等营养物质,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食用。”10月2日,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区内游人如织,来自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