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东泊客
【作家名片】
李元胜,196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诗人、作家,生态摄影师。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85年到《重庆日报》工作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诗刊》社等单位举办的诗会笔会。作品曾获首届重庆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2014年,诗集《无限事》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上世纪末,一些年轻前卫的诗歌写作者打起互联网的主意,于是,一个诗歌网站应运而生。它就是1999年在中国西南大都市重庆建立起来的“界限”诗歌网站,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网站。
百度“界限”诗歌网站,就会有一长串活跃在中国诗歌界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的诗人名字弹出来。先是李元胜担任网站站长,全国十省市诗友出任首批编刊编委。之后欧阳斌、董继平出任“界限”网站副站长,何房子等担任版主,“界限”由此开始了繁华的十年之旅。曾经在“界限”上参与诗歌讨论的诗友数百人中,不少人成长为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界限”诗人群不仅代表着一个诗歌生态群落,也意味着对诗歌艺术的共同热爱和醇厚的文字友谊。2006年,“界限”网站又根据需要成立“界限管理会”。读者一进入这个网站,就能发现,截止2010年前后,在网站上注册的会员多达20000多人。在官刊、民刊和网络三分天下的中国新诗进行时中,“界限”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网络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4年,李元胜这个“界限”的创始人喜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或许,说创办人与前面资料中的称谓更具有统一性,那就创办人吧。关于对李元胜诗歌的评价,诗人鹰之说,大解、李元胜、海男、阎安这几人的文本质量都是过关的,在中国诗人圈中都可算中上等之列,他们的获奖跟前几届相比绝对算受之无愧!作为一个真心热爱诗歌的人,应当为他们祝福……(摘自鹰之新浪博客《我认为本届鲁奖评得大好!》)。也有读者认为李元胜的诗歌在温吞、细腻的文本下透露出伤情,有矫情之嫌疑,又有说是用情怀遮掩住了语言技巧的。
这里先谈一下为什么“中国诗人圈中都可算中上等之列”的就有可能斩获全国性大奖的浅见。中国有句古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中上等之列”自然是有了参评的写作实力了的。再请先看看各位新晋大奖得主的简介:大解,海男,阎安,这一个个大奖获得者,无一不是地方文学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大群不乏著书立说且有所成就的写作者。就是引得民间喋喋不休的周啸天,在古诗词圈内也是知名度颇高的,比如此前他获得过《诗刊》的“子曰”诗歌大奖等。综前所述,能站上鲁奖领奖台的作家诗人们,除了本身写作的实力得达到“中上等之列”外,另一个就是评委,即国家机构的调还在起着杠杆平衡的作用。
所以,那些用各种方式对鲁奖评选吐槽的、扔砖的、说三道四的、评头论足的、奇谈怪论的,倘若只是以公民身份关注一下,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而至于说说葡萄是酸的,倒也罢了。如果还真有想以获鲁奖、茅奖甚至诺贝尔文学奖等诸奖项作为写作奋斗目标的,则建议首先用作品说话,用实力将“尊作”晋身到一方领军人物或相当于领军人物的行列中,因缘际会之时,或许能榜上有名也未可知。
在诗歌的百花园里,无论表现形式,还是表达方式,都是五彩缤纷、各表一枝的,有的浪漫,有的现实,有的素有家国情怀,有的以唯美赢得喝彩。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具有悲悯情怀的不乏其人,并因此流传千古。但2014年四川青年作家培训班上的授课老师、成都诗人柏桦举白居易等人为例认为,文学是艺术,艺术就应该将人性的美展示给人来欣赏,给人以美的愉悦的享受,所以文学不应该只具有悲悯情怀,甚至提出文学的唯美才应该是艺术的终极追求。读李元胜的诗,《青龙湖的黄昏》《乘马爬犁驶向禾木附近山坡》《湖畔偶得》等,就很美,就好像从照片中见到他的人一样,有种温稳、内敛的儒雅的中庸之气。与其新书同名的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未正式出版时已被改编为歌曲广为流传,在微信和微博中被转超过千万次——这是读者对李元胜最广泛的认可。
最后说明一下,李元胜出生于四川武胜县,中国作家网上的简介中又是“四川叙永人”,这是因为根据现在的户籍管理,一个人的出生籍贯是跟着父亲或母亲从属下来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四海武胜记者站文伟)今年以来,武胜县教科体局抓住省教育厅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科学编制教育扶贫规划,充分发挥教育政策兜底、保障公平、开发智力和培养人才等作用,实现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
武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