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黎均平
在阅读和写作的问题上,我毫不掩饰,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梁粉”——但此“梁粉”非彼“凉粉”,我是梁衡文章的铁杆读者、拥趸和粉丝。
最早关注梁衡的文章是在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前夕,为配合广安思源广场建成和广场上“实事求是宝鼎”落成,梁衡特作了一篇《实事求是宝鼎记》。
在《记》中梁衡写道:“家乡广安有感于小平于国功大、于民恩深,遂略修旧居,以供凭吊;又新铸宝鼎,是为纪念。”“想当年,正当‘五四’潮起,马列初兴,时代变革,风起云涌,16岁的邓小平胸怀寻求真理之大志,肩负救国救民的理想,就是从现宝鼎脚下的渡口出发……”该《记》用“人民儿子,永远小平!”作结,饱满的激情,如虹的气势,厚重的文字,深邃的思想,表达和传递出了对一代伟人的深切缅怀,也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安人,对写广安和写小平同志的文章有着一种特别的关注。从读《实事求是宝鼎记》开始,我通过网络和书店大量搜索梁衡的文章,陆续整理充实“梁衡作品选读”电子文档,网购了梁衡著的《我的阅读和写作》。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仔细阅读了《晋祠》《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思考的窑洞》《大无大有周恩来》《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跨越百年的美丽》《何处是乡愁》等系列文章,特别是对近年来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几乎一篇不漏地反复阅读。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收获,越读越喜欢和着迷,越读越觉得应深入学习和借鉴。后来,我通过查资料发现,梁衡是作品入选课本最多的一类作家:迄今有散文30多篇、70多次入选各类课本,且多是要求记诵的重点篇章。
有人说,文学是高级的模仿。对此,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读了梁衡作品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清晰的路径和坐标,方向感更加明确了。抛开思想认识层面的站高谋远、博大精深,单从写作技术的层面,对我影响最大最深的是梁衡的《文章做法》或者叫《文章五诀》。该文从文法、章法、技法的文学写作、欣赏层次讲述文章写法。为便于理解和掌握,我把它归纳成一个电话号码“2242335”。它们分别是:“2”即文章写作有2个目的——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2”即文章的2种功能,一是传播信息、知识和思想,二是传递美感;“4”即文章有描写、叙述、抒情、论说4种基本体裁;“2”即有积极修辞、消极修辞的最基本的修辞分类;“3”即立意、意境、意象3个章法;“3”即形境、情境、理境3个层次之美;“5”即形、事、情、理、典5字诀方法。文章的重心在阐述“3层5诀法”:3层是美的标准,5诀是具体方法。在文中,梁衡特别倡导书写大事、大情、大理。我反复思忖,觉得这篇文章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新境界,易学习,易理解,易记忆,易运用,让我眼界大开,对我非常助益,相当于从此建立了一套简洁而完整的阅读和写作的标准。虽说文无定法,但一般的规律还是有的,关键在于写作者要结合实际,出神入化,灵活地使用,不能简单化、机械化。
借用这套标准,反观梁衡的系列文章,我发现:他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标准的研究提出者,也是标准的实践创新者。他把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新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读者。他的文章,题材大、格局宽、气魄雄、思考远,耐读耐品耐评,备受散文界瞩目,具有“现象级”传播的特点,让我深深地折服,也让我的敬意与日俱增。用这套标准检视其他人的文章,我发现也非常实用。用这套标准指导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已成为我一种自觉而坚定的习惯。
看来,做回“梁粉”,学写文章,也是个人一件幸福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4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医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医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经验交流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大...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