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 兰林前 实习生 张雯 见习记者 尹姮 本报记者 周文平
“你看,这道题是四则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8月13日上午,在前锋区龙塘街道办事处黄锋村3组村民蒋富胜家中,来自得胜小学校的退休教师张兴裕,正为蒋富胜的孙子蒋俊辅导数学作业。
2014年,11岁的蒋俊患肌无力病,休学在家。得胜小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便组织教师“送教上门”,张兴裕第一个报名参加并一直坚持。
“张老师每周都会到我家来两次,教我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让我在家也能学到知识。”蒋俊的心里充满感激之情。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病因贫而失学,是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在张兴裕看来,为蒋俊“送教上门”他义不容辞,而从根本上说,蒋俊这样的残疾学生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结果。“早年,别说残疾孩子,就连农村孩子想要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都难。”
从教42年的张兴裕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教育均衡发展给乡村学校带来的改变。采访中,张兴裕提到最多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真正得到了好处。”张兴裕回忆,以前的得胜小学建在半山腰上,路陡难行,仅有的两间教室是穿斗结构,好几个年级的学生都挤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一名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教语文、数学等科目,还要教音体美。“上个世纪80年代,数学教学需要用到的圆规、三角板等器材,都是教师自己做,条件十分艰苦。”
而后,得胜小学校搬迁到了山下,占地面积有所增加。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逐步推进,得胜小学校内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相继建成,音乐、美术、卫生、劳技等六大功能室设备齐全,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有了专职教师,大班额也变成了小班额。”张兴裕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他在内的乡村教师逐渐从“粉笔、教案、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向“宽带、视频、远程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方式转变,网络教育、信息共享的介入,不仅缩小了城乡学生的成绩差距,更缩小了二者之间的心理差距、素质差距和思想差距。
张兴裕坦言,教育均衡发展让学校硬件设施得以提升的同时,也让学校“软件”实现了升级——依托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年轻教师比例大幅提升,教师活力、创造力愈加凸显,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而这些变化,张兴裕归结于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了,从而推动了教育事业大步向前跨越。
新闻推荐
要让干事者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敢于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这给敢担当敢作为、...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