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良慧 刘峰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进厂打工,每个月挣到3000来块钱的工资!”8月17日,在官盛新区特步集团特伟力公司车间内,残疾人谢芳一边在缝纫机前缝制鞋面,一边笑着说。
谢芳的喜悦来源于广安区高度重视残疾人福祉,大力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区残联理事长张伟介绍,该区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进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救助贫困家庭听力残疾儿童等6类残疾人民生工程,惠及全区2.5万余名残疾人。
灵活就业助残疾人圆“增收梦”
在消河乡石滚村,一级残疾人陈君自强不息当“猪倌”的事迹为人称道。在区残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陈君积极参与居家灵活就业行动,发展生猪养殖,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8月18日,记者见到陈君时,他正在给猪喂食。陈君幼时生病因用药不当,致使神经系统受损造成重度残疾。2016年10月,陈君在父母的支持下,通过居家灵活就业发展生猪养殖。区残联除为其解决每月8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外,还为其每年发放2400元发展生产补助金。如今,陈君共饲养母猪2头,每年所产猪崽及育肥猪获利超过2万元。
像陈君一样,广安区今年有4529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这与区残联深入残疾人家庭调研,为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灵活就业方案分不开,引导他们通过个体就业、庇护性就业和从事家庭手工业、发展种养业等形式,实现就近就便就业。该区还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技术送就业补助金活动,通过集中培训和送技术上门,让每名残疾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此外,该区积极做好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帮助残疾人圆“增收梦”。
适配辅助器具让残疾人生活更便利
“区残联为我父亲送来了轮椅,我每天都要推着他到外面转一转,和邻居拉一拉家常。”8月15日,方坪乡芙蓉村村民刘召建告诉记者。
刘召建的父亲瘫痪在床多年,特别盼望能从家里走出去,和村民们聊聊天,排解内心寂寞。今年6月11日,区残联工作人员将一辆崭新的轮椅送到他的身边,让他的生活变得方便起来,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
据悉,广安区在掌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辅具入户、服务进门、暖心适配”活动,努力改善残疾人出行条件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走出家门享受阳光。为做好辅助器具发放工作,区残联指导做好了调查摸底和建立台账工作,并优先发放给特别困难和急需辅助器具的残疾人。对不便出门的重度残疾人,区残联及乡镇工作人员把辅助器具送到其家里,并安排专人训练指导其使用辅助器具。今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34万元,为681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
让听残儿童告别“无声世界”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你啊……”8月17日傍晚,在龙安乡认真村,8岁多的李沿会和以往一样,用妈妈的手机跟远在上海的爸爸视频聊天。
看着女儿乖巧的模样,妈妈龙家凤感慨万千:“经过5年多时间的免费康复救助,女儿终于从‘无声世界\’走了出来,过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
李沿会患有先天性重度听力残疾,通过区残联帮助,于2013年5月免费安装价值10余万元的人工耳蜗,并接受区残联提供的免费康复救助,其听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恢复,并和其他孩子一样步入了校园。
为帮助听残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服务,区残联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医务人员集中会诊和建档立卡,做到救助对象准确无误;向听残儿童的父母宣传康复救助工程的具体内容,帮助完善救助资料,组织听残儿童到救助机构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服务。近4年来,该区投入资金45万元,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听力残疾儿童26名。
新闻推荐
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本报记者刘定春/文刘秦君/图历史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每一项重量级的改革,都是在人民吁求最强烈的领域;改...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