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雷彬 前锋记者站 兰林前 本报记者 龙俊帆
“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了,只剩我们老两口在家,我们在甯老板的蔬菜基地干活,一天可以挣60元,比种庄稼强多了。”8月9日,在前锋区小井乡优良村3组,村民周万梦一边劳作,一边跟记者说道。
周万梦口中的甯老板指的是该村7组村民甯代明,今年47岁的他,家里世代农耕,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16年,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的甯代明回到了家乡,当他看到村里很多土地都杂草丛生、无人耕耘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我从小就在田地里长大,看到这么多土地撂荒着,觉得太可惜了。”于是,甯代明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村里流转了40余亩闲置土地,并采购了一批设备、蔬菜苗等来发展蔬菜种植。
虽然有一定的蔬菜种植经验,但甯代明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对其他行业,农业不确定因素很多,从天气、市场到技术管理,每个环节都有很多无法把控的因素。”甯代明坦言,创业没多久,他就领会到做农业的艰辛,市场行情不好,或者遇上天灾,基本就要亏损,投入的资金也往往打了水漂。
尽管阻力重重,但这并没有动摇甯代明深耕农业的决心。“我的蔬菜以现代农业种植方式为主,每一种蔬菜拿去检验,都是百分之百合格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在甯代明的蔬菜基地,竖着一块“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的操作章程,他介绍,每一种蔬菜的用药、施肥、灌溉和生长周期、出产标准,都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经过几年的摸索,甯代明的蔬菜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今年收入达到20万余元。
虽然通过蔬菜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但甯代明没有忘记乡亲们。“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这也是甯代明回乡创业的初衷。因此,他在请人务工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在甯老板这里打工,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挣到了钱。”该村村民周中国说。
如今,甯代明种植的蔬菜十分畅销,他也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不仅如此,
他还将次等蔬菜免费送给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实现了周边50余头生猪的饲养补给。
在几年的蔬菜种植过程中,甯代明用工1000余人次,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甯代明并未停止带领村民致富的脚步。“蔬菜基地的规模还比较小,我想继续扩大规模,帮助更多的村民就业。”甯代明告诉记者,他还打算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让当地村民加入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航余晓娟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近日,凯睿达粉体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与广安区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凯睿达粉体工程(上海)有...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