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春台(生卒年不详),字星亭,清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望溪乡人(今广安区恒升镇淡家坝人),邓小平母亲淡氏先祖。他六岁丧父,靠母亲周氏纺织为生。虽然家庭贫困,但他努力学习,且生性俭朴,才能出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淡春台中进士。次年,任江苏嘉定县知县。他刚到任时,遇水灾,居民被冲得七零八落,都到县衙等救济。春台率官吏驾小船,冒雨走遍乡村,劝说富人捐资,设立赈灾局,分发赈灾物资。他拟订条约,建棉厂,用棉纺线织布,向乡民低价供给棉线,后高价从乡民手中收购布匹,然后官府派人到其他地方将布匹卖掉,再将钱发到乡民手中,每月规定村民轮次向赈灾局交布匹,十天一轮换。如此几月后,养活了数十万人。他的赈灾条例被伍燕亭称赞为最好的赈灾办法,刊入《明征录》中,作后世先例。
由于嘉定濒海,每遇洪水就会成灾,以往的惯例是灾后疏通河道都强制百姓去干,民间怨声载道,没人愿意摊上这份苦差事。春台怜悯百姓,向朝廷请求,自己接下任务。而后,他与其他靠江的州县一道勘查疏通河道,替百姓办事,嘉定县的百姓得到实惠,于是嘉定百姓集体决定,资助官府疏通工程。春台将百姓资助的钱财命令官吏分散存入各当铺,每年取出十分之一的利息购买谷物,以此补齐常平仓之不足。他又担心娄江等支流河道淤塞,造成隐患,于是劝谕靠近河道的居民,每年秋天分段修筑堤坝,再疏通河道。
几年时间,河道堤坝修建完成,百姓再未受灾,纷纷称赞他。此外,春台还在离县城较远的乡村设立宝稼、震川两座书院,请年高博学先生讲学。六年后离任。离任当天,嘉定百姓拉着他的车辕哭泣送别,并为其修建三座生祠祭祀,及18个地方设立牌位祭祀。
道光二十年(1840年),已升河南督粮道的春台因筹集军饷,被刑部错判,误抓到京城,恰遇朝中有大臣上奏为其澄清原由,得以从轻发落,被判流放新疆。到新疆后,他看到无边无尽的沙漠,杳无人烟,叹曰:“吾以书生获罪,得至于此,命也;然苟能出力以报国家,非不幸中之一幸哉。”于是,他请求伊犁将军向朝廷上书屯垦办法。将军上奏,请求朝廷允许春台督办屯田,将功赎罪。春台倾尽全力整顿屯田,没过几年,荒芜的沙漠变成农场,东西两城的居民和关内的百姓都前来耕种,住满了塞下。
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台被召还,官复河南督粮道,致仕归。而后,林则徐谪充新疆办事大臣,见诸屯井然,叹服其才。春台退居乡里,自奉清约,劝人崇俭。66岁卒于家,赠中宪大夫。朝廷为其母在恒升谭龙村赐建“淡周氏节孝牌坊”,1956年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后毁于“文革”中。 (市地志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琴“5月暂未缴费,4月医保个人缴费104.42元,单位缴费333.7元,个人账号支出53元。”7月23日,市民陈韵在“广安人社...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