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认为,扶贫帮扶中,传授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广安区农技专家曾治明说。
“我们乡党委书记、扶贫干部和驻村农技员经常帮助我、鼓励我,我一定要闯出点名堂,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黄纯明坚定了信心,系统深入地学习生猪、山羊的养殖、防疫等技术,并逐渐积累经验,终于成了养殖示范户。
黄纯明脱贫了,他的信心越来越足。他说:“人要有志气,不能别人帮你一把就形成依赖,最重要的还是自力更生。我现在是越忙越充实,觉得日子很有奔头。”
扶上马送一程,产业扶贫促增收
没有产业,收入不稳定,就容易返贫。广安市在“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中总结经验认为,扶上马还需送一程,贫困户脱贫后要持续增收才能确保不返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广安市各地一致的选择。
广安市广安区白马村地理位置偏僻,发展基础较差,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于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因本地土壤气候比较适宜柠檬生长,广安区帮助该村引进企业种植柠檬,注册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百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贫困群众脱贫搭建了平台。
除了土地流转及入股分红收入外,到合作社参与柠檬养护采摘等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村有100多人常年在柠檬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可挣四五十元。2016年,通过资金入股方式,白马村74个贫困户实现分红13万元,人均增收600余元;参与务工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我们的柠檬种植时间还不长,还没到盛果期。2017年产量60多万斤,产值将近200万元,过几年产量预计将达到400万斤,产值超过10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胡祥金说。
如今,白马村已成功注册品牌商标,完善了仓储物流配套,修建了柠檬气调库和加工厂,以便柠檬的保鲜和储藏、深加工。白马村的柠檬产业逐步壮大起来,越来越多的群众也从中受益。
(转自2018年1月7日《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7年以来,前锋区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把普法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在全区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升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该区总工会把《...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