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陈定军本报记者胡青青
“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要鼓起劲好好干,脱贫致富主要还得靠自己。”12月12日清晨,天刚亮,阳志辉就起了床,开始为他养的鸡崽儿们准备一天的“口粮”。
“你们快进来坐!”看到记者前来,阳志辉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开心地向大家介绍他的致富经。
阳志辉是前锋区桂兴镇双村村7组村民。2003年,因为患病,他无法工作,在家休养。每个月高昂的医疗费,对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我,现在我却没法挣钱……”回想过去,阳志辉眼泛泪光。
2014年,阳志辉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两年阳志辉的医疗费被减免了大部分。随着他的病情渐渐好转,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
身体变好后,阳志辉开始琢磨找点事情来做。阳志辉说,扶贫政策为他家减轻了这么大的负担,自己有手有脚,戴着“贫困帽”,脸上无光,要自力更生脱贫才光荣。他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肯干,肯定能脱贫致富。
如何摘掉“贫困帽”,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阳志辉一直在思考,村干部们也在为他出谋划策。理清思路后,阳志辉将脱贫致富目光瞄准了土鸡养殖。
说干就干。2016年,阳志辉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身份借了1万元的无息产业扶贫资金,买了200多只乌骨鸡苗,在家门外的庭院里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
为了把鸡养好,他每天起早贪黑,干得热火朝天。老伴儿也不闲着,在家帮着喂养牲畜,打理家务。
刚开始养鸡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不了解鸡的习性,阳志辉吃了不少亏。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摸索,他才逐渐掌握了适合的养殖方式,养殖的鸡生长势头也越来越好。
“除了养鸡,平时我还在村里打扫清洁挣些钱。”虽然很忙,但阳志辉每天都很开心。他笑着给我们算账:“一个月卖土鸡蛋能赚1500元,200来只鸡每年能卖1万元,再加上每个月打扫清洁有300元固定工资,一年挣2万多元不成问题。”
就这样,依靠勤劳的双手,阳志辉家不仅脱了贫,还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艾琳刘超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自去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广安区国税局、地税局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全面持续做好“营改增”各项工作。一年多来,辖区内企业运行更加规范,抵扣链条...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