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兰林前本报记者王林
吕远喜觉得,当贫困户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尽全力想摘掉这顶“帽子”。2015年底,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一年后,吕远喜一家的收入翻了番,他如愿脱贫,成为前锋区观塘镇莲花村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人只要不懒,日子总会越过越好。”近日,63岁的吕远喜坚定地告诉记者,依靠莲花村这片土地,他有信心过上更好的日子。
吕远喜有两套房子,一套是新房,在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另一套是老房子,在距离新村两百米外的山腰,处于滑坡地质灾害区域内。
今年5月,吕远喜一家三口搬进了这套100平方米的新房,添置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搬新家后,吕远喜特别喜欢拖地,每天早晚都要拖。和城里人一样,进屋前,他和老伴朱大芳习惯了换鞋子,避免把泥土带进屋里,“住新房要讲究卫生,不能像以前那样弄得脏兮兮的。”
冬季对吕远喜来说,并不是农闲时间,家里近10亩花椒地需在这两个月内进行除草施肥,“水肥要跟上,来年才有好收成。”今年夏天,吕远喜靠着这10亩花椒地,收获干花椒1000多斤,卖了3.5万元。
“村里种花椒的不少,吕远喜却比其他人多卖了两万多块钱。”在莲花村第一书记黄波看来,吕远喜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上个月,经村民推选,吕远喜当选了村民小组组长。
时间回到四年前,吕远喜一家三口挤在山腰的危房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吕远喜右腿落下残疾,不能干重活,妻子朱大芳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子吕永强在遂宁上大学。
前锋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显示,2014年,吕远喜一家人均年收入2600元。“当时,儿子的学费都凑不齐,每到开学,就要向亲戚朋友借钱。”吕远喜说,2014年6月,按照国家政策,他向村里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
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吕远喜心里对这个称呼并不乐意接受。“‘贫困户\’这三个字确实不好听,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在吕远喜看来,贫困户就是一顶重重的“帽子”压在他的头上,走在村里,总觉得抬不起头。于是,从被识别为贫困户那一刻起,吕远喜便在心中暗下决心:摘掉这顶“帽子”!
如何脱贫?吕远喜首先想到了种花椒。莲花村种植花椒的历史已有30多年,近年来,村里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撂荒地也越来越多。吕远喜将邻居、堂兄弟家的撂荒地整理出来,把自家的花椒种植面积从4亩扩大到10亩。
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曾希明清晰地记得,2014年冬天,吕远喜夫妻俩几乎每天都在花椒地里锄草、培肥。“被识别为贫困户后,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主动脱贫的意识很强。”曾希明说,村里人看见吕远喜拖着残疾的右腿在努力,大家都向他学习,开荒扩大花椒种植面积。
2015年底,吕远喜一家人均收入达到5920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当年,莲花村74户贫困户中,有3户顺利脱贫,吕远喜就是其中之一。
“吕远喜能够脱贫,主要是他勤快,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黄波说,吕远喜在莲花村树立了脱贫致富的榜样。
在吕远喜家的大门边,一张2017年预期收入表标注着,今年他家预计收入超过6万元,其中花椒地创收3.5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脱了贫,摘了帽,吕远喜并不满足,他打算继续扩大花椒种植面积,争取来年创收5万元,向小康生活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航牟淼记者雍剑波)12月6日,广安市召开“冬春季节安全管理大会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12月6日起到2018年春运结束,该市将在高速公路安全、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执法、交...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