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本报记者刘秦君
“刘书记,很久没有见到你了,我家的柚子熟了,欢迎你来品尝……”尽管已经不再担任广安区龙安乡集中村第一书记,广安市水务局干部刘华兰的手机仍旧是村民时常拨打的“热线”。12月3日,贫困户李茂平打电话给刘华兰,向她汇报自己生活的变化。
“这是因为她把心交给了村民,即使轮换后回到单位,村民仍把她当成村里人、知心人。”集中村党支部书记伍孝翠告诉记者。
刘华兰与伍孝翠,两个人因为脱贫攻坚连在了一起。2015年7月,作为市水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刘华兰来到集中村,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伍孝翠共事。
两个女人能为村里带来多大的变化?最初,老百姓对这个“双人组合”充满质疑。
“伍孝翠的老公双目失明,整个家全靠她一个人支撑。”初到集中村,刘华兰得知伍孝翠尽管家务事非常繁重,但对村集体的大小事务非常热心时,深受感动,“从那一刻起,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集中村,多为村民做实事,让村子变个样。”
集中村距城区约18公里,三面环山,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水利设施毁损严重,劳动力缺乏,致使村里大量耕地撂荒,杂草丛生,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贫困村。
脱贫最重要的是有产业拉动。“集中村的丘陵地貌,适合栽植经济林木,但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业主来考察后都没了下文。”2016年初,刘华兰和村“两委”、驻村工作组一起跑项目,为该村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硬化、加宽公路3.8公里,新建水泥公路1.8公里、入户便民路8.5公里,整修沟渠2公里,整治蓄水池11口、山平塘5座。“村上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部分业主有了投资意愿。”
刘华兰没想到的是在土地流转环节,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反对。“村民担心业主跑路,不仅收不到租金,还会留下一堆烂摊子。”刘华兰告诉记者,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她和伍孝翠带着村上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讲道理、说政策,还带着大家到周边区县多次考察学习,这才让村民打消了顾虑。
如今的集中村,业主发展起300余亩的银杏基地和200余亩的莲藕产业,采用“业主+示范党员+贫困党员+群众”的带动致富模式,通过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分别带动贫困党员和其他贫困户搞好种植养殖,利用技术指导、劳务服务等方式辐射带动了该村一批群众就业增收。同时,村里也有了集体经济,并不断发展壮大。
“我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不仅每个月有收入,年底还能收租金。”村民钟光财是当初不赞同土地流转的村民之一,他说,土地流转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到处找地方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巴适得很。”
在刘华兰和伍孝翠的带领下,两年多来,集中村不仅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五改三建”等工程有序开展,贫困户住上了好房子,脱贫奔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变化的不仅是村上的硬件设施,刘华兰和伍孝翠团结、负责的态度也影响了村上的干部和村民。
2016年,村主任周德明在检查路基质量时,不小心摔伤脚,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但他没有在家休养,仍然为村上的事情前后奔忙。“这两年,刘书记和伍书记为了村子的发展,尽心尽力,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我这点小伤算啥嘛。”周德明说。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也渐渐转变。“村里近90岁的老人范维正,受益于脱贫政策搬进了新房,如今他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刘华兰说,看到村民一点一滴的改变,她相信,驻村工作组离开之后,这里的村民能依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奔向小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定春)12月4日,广安市金融工作推进会在人民银行广安支行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金融创新扶贫与推进产业发展工作组组长余仪出席会议并讲话。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