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兰林前本报记者刘夏徐瑜
编者按:
前锋区“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众多轻纺企业落户前锋,轻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前锋轻纺产业园成为四川省产业链成建制转移唯一示范性项目,被列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全国纺织服装十大产业园区项目、四川省前50个重点支持产业项目。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走进前锋轻纺产业园》专栏,对前锋轻纺产业快速发展进行连续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4年时间,入驻36户企业,规上企业16户,产值实现连年增长,园区被先后授予“中国纺织服装十大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点园区”……这是前锋区轻纺产业园区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并无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前锋区为何能“无中生有”,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拥有“国字号”招牌的轻纺产业园区?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11月16日,记者前往前锋区轻纺产业园区一探究竟。
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如何发展新产业?抢抓机遇,差异发展,用心栽好“梧桐树”
2013年,前锋区成立。
前锋区经历了从一个乡镇到城市副中心的跨越。这一次跨越,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制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尚处集镇水平……
如何发展新产业,支撑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眼前的首要难题。
而此时,东部沿海地区因用工、劳动力成本、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等问题,轻纺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之成都、重庆的轻纺产业呈现梯度转移趋势,这让前锋区看到了机遇。
前锋区决策层认为,前锋区既是广安的东大门,又是川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劳务输出地,承接东部沿海轻纺产业转移和成都、重庆产业梯度转移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时,放眼全市,并无其他区市县将轻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该区发展轻纺产业,能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
思路决定出路。前锋区委区政府迅速按照产业“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战略部署,将轻纺产业确定为该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千方百计破解工业用地难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年来,该区完成园区“四横九纵”园内骨架道路建设,轻纺园湿地公园、110KV开闭所加快建设,新改建园区道路10.1公里、完成土地平场2500亩、建成水电气管网15公里、绿化2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依托西部牛仔城现有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园一期占地面积108亩,建筑总面积85066平方米,为中小型服装企业提供集生产、贸易、研发、展览、销售于一体的可量身定做的标准化厂房,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引进了具有先进治污工艺和管理经验的中信水务,在轻纺产业园区建设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重点针对印染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工业废水1万吨、城市生活污水1万吨,包括5000吨中水回用)已全面建成投运,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走进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轻纺产业园,听到的是机声隆隆、货车鸣笛,看到的是厂房林立、灯火通明,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竞争加剧,招商不易,如何找准突破口?真情服务,政策优惠,诚心引来“金凤凰”
发展靠产业、产业抓园区、园区重招商。产业发展,离开了招商引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区域竞争加剧,传统招商方法效果甚微,前锋区适时调整招商思路,发挥轻纺产业基础较好、政策足等优势实施招商,产业加速集聚壮大。
“现在绝大部分地区的交通都方便,企业更看中的,是区委区政府发展的决心、招商的诚心和服务的贴心。”据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光飞介绍,为了显示前锋区招商引资的诚意,近年来,该区成立了西南、华南、华北三大招商工作组,实行“1+1+N”招商模式(即:每个招商组明确1名县级领导领头,1名科级领导带队,N个招商工作人员),专人专班抓招商。(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贺曦牟淼记者雍剑波)昨(27)日,记者从广安市检察院获悉,广安将打造行政执法和行政检察衔接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检察监督全覆盖。据悉,打造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信息平台是打破行政执法与行...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