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华
一次偶然相遇,获赠广安市青年作家陈宇的散文集《回声巷》,多日无暇拜读。近日随手翻阅起来,便吸引我一页一页沿着作者笔端流露出的殷殷情愫细读下去。
大多数的文学作品,要吸引人产生一品为快的感觉和继续读下去的冲动,真还不大容易。小说靠跌宕的故事情节,散文则要靠作者缜密的生活观察和相当的文学素养。陈宇的《回声巷》属于后者,不仅吸引我一口气读完,还让我不自觉地在键盘上敲击起来,以叙心中的慨叹。
往事如烟
作者在《湮没岁月里》的七篇文章里,五篇都是写自己的童年时代窘迫的家境。“我们的茅草屋顶在一场暴雨中破败如飘絮,水桶、粪桶、脚盆、脸盆甚至洋瓷碗都用上去接屋漏了,但屋里地面仍然成河,至于棉絮被盖、衣物等更是犹如直接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寥寥几笔,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生活窘况跃然纸上,历历在目,读后自然也会在心灵深处翻出难以忘怀的陈年旧事。
每个人都有令人啼笑皆非的童年趣事。在《白字先生》里,作者就是那个“日”“曰”不分的懵懂少年。历经几次的“开黄腔”后,作者悟出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在《印章》里慨叹道:“倒是往事,如一枚印章,刻下一段光阴,不经意间戳在了身上和心上,抹也抹不掉,抠也抠不脱。”已经过去的往事是人皆有之的成长记忆,肯定是抹不掉也抠不脱的。
几篇文章从几个角度的描写,就清晰地展现出一个天真的文学青年的成长和蜕变过程,让读者生出不得不顺着页面往下探究的迫切心情。
历练升华
在《驿路行来》里,作者把他青年时期为生存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述诸笔端,有雪域高原,有异国他乡,有南充旅游,有成都遭遇,有异域奇观,更有当地盛景,甚至还有被坑骗的经历,“几经沧桑,几近磨难,终于回到了满目苍翠、生我养我的故乡。不知为什么,一颗漂泊之心突然就有了一种归宿的感觉”。各种场合在作者轻松流利的言语间流露出来,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水洛河的路》道出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区”“封闭的木里王国”的艰难交通状况,还有那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壮观唯美景色。“岁月犹如流水,一去永不回头,生命之旅渐行渐远,一路上,我们应该腾出些许心灵的空间,用时间之调羹来好好品味和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也许作者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在完成了自己奔波劳碌的使命后,还想在自己抛洒过汗水的地方,欣赏、品味、领略那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灵山大川去得多了,也许见多了世外高人,自然也有灵魂升华以及大彻大悟之时。“我们来时赤条条一身光溜,回去时不错,还带有纪念品:一副棺材,两套衣服,三抔泥土。那些性格开朗的,面带微笑,属心满意足,不虚此行。”细细读来,还真有释怀之感。人的一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来到人间走一遭,只要自己心里觉得不虚此行,足矣。
孜孜不倦
通读《回声巷》后,顺着作者走过的心历路程,窥见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伴随着“穿行于山水二十年间”“往事如烟,随风飘散”的感叹,还看到“把对过去托付谴绻的怀念,穿过人到中年的梦境,用心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明天”。
可以看出,作者以前的《日子》没有白过。虽然心里“亘古的思念轻易就飞跃重重大山设下的道道栅栏,沙漏的光阴滴答着无眠的夜晚”,可是,还有谁比得上他对《日子》的理解深刻呢?十一种的排比句式,将《日子》比作太阳的印章、高速的公路、水中的月亮、冬天的雪花、老屋的炊烟、妻子的灶房……或许这就是远离家乡的思念,在离愁别绪中把《日子》分析得淋漓尽致;或许是在“没有归程的征途,洒下一路五味,让偶然的回首,每每溢出几许隐隐的慨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生计,或者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远离家乡,远离家庭,在那些闭塞的山乡里,为当地的建设事业而日复一日地打拼,可是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在工地上,很多个夏日的夜晚,同事们邀约着走出简陋的宿舍外出散步、闲聊”,他却不顾闷热,在屋里看自己喜欢的书。有人不理解他如此痴迷地与书为伴,可是他自己却在内心里感到了无比的满足:“我是在和知识渊博的作者神交,我们海阔天空,谈天说地,有趣味得很呢。”如此的快意,只有嗜书如命的人,才体味得出个中滋味。
《书犹药,可医愚》,是作者一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咬定读书不放松》,是他对自己心仪的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把人家休闲的时光,用在了自己的潜心阅读上,打发了工地上的枯燥乏味的时光。他因为“阅读面的增加和深入,开始领悟到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诗歌中的精髓,感受到了其中的妙不可言”。
与君共享
“算上内部书号,这是自己第六本书了。”我们看出了作者对读书的执著,也看到作者以前读书所花费的功夫没有白费。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到走南闯北的施工人员,逐渐历练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学青年。
作者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他总结道:“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遨游,开卷有益,其乐无穷!”
读此《回声巷》,真有同感,正如作者所言:“叙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如山涧溪水,汩汩而出。”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了阅读的快感,不得不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
本书的第四辑《梦里梦外》,虽然篇目不多,只有四篇,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我认为真是《回声巷》一书的精华所在。
因为作者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有幸参加了几次高规格的文学基础知识集中培训,作者以亲身听课的经历,翔实地记录了文学大师们讲课的精华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细细读来,也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说是文学爱好者们读了就有收获的几篇好文章。
在《寻梦莲花湖畔》和《鲁院半月》里,作者把那么多著名作家授课的要点,加上本身的消化提炼,向读者娓娓道来,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深入场景,细细体会大师们的苦口婆心,就好像自己也是在上培训课,倾听到了大家们对文学爱好者的谆谆教诲:“文学创作要表达生活的三种味道,吃奶的味、吃苦的味、吃亏的味;作品要有烟火味、人情味,要接生活的地气和人气。”
还有那一连串的文学大腕们的名字,如吉狄马加、邱华东、徐坤、张燕玲……作者归纳为每个人都有那么几句解说写作的精华语句,有兴趣的文学爱好者们不妨亲自去阅读,肯定会受益匪浅。
《回声巷》是作者对自己以前的回望,“用一句流行的话说,是为了忘却的怀念”。可是读起来,他却没有忘却,亲情、友情跃然纸上,还有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师者的敬仰、对文学的执著,“只有一个向着内心深处朝圣的身影,在打磨生活和被生活打磨的间隙,还在不断地溯流而上”。
这本散文集《回声巷》,记录了作者成长和升华的全过程,他在这里敞开心扉与读者交流,确实是他在打磨生活和被生活打磨后留下的“回声”。
因为他知道“成就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其实细读《回声巷》,或许也就是在成就自己。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宏焱前锋记者站兰林前)今年以来,前锋区开展养老保险专项检查,加大对重复领取养老金待遇追缴排查力度,截至目前,该区共排查数据1800余条,电话核查900余人次,进村入户面对面核查500余人次,追回养老...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