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广安新闻 > 正文

为帮助兴平镇丁坝村贫困村民早日脱贫奔康,驻村农技员蒋裕兰 卷起裤脚就下田

来源:广安日报 2017-09-13 03:18   https://www.yybnet.net/

□曾友志本报记者周文平

近日,广安区兴平镇丁坝村五组村民龙林辉家的水稻喜获丰收,看着满仓黄澄澄的稻谷,龙林辉感叹道:“要不是蒋站长及时指导我们给水稻治病,哪有这么好的收成哟!”

龙林辉口中的蒋站长,是丁坝村驻村农技员——蒋裕兰。2015年9月,在四川省农业厅开展的“万名农技干部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中,蒋裕兰主动响应号召,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丁坝村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康。

“蒋站长,我家水稻叶子上有很多小斑点,这是咋回事?该怎么办呢?”一个多月前的一个早上,蒋裕兰接到龙林辉的电话。根据多年农技工作经验,蒋裕兰初步断定,龙林辉家的水稻遭受了稻飞虱侵害。

为保险起见,蒋裕兰立即赶往田间,实地察看情况,最终确定是稻瘟病。“龙大哥,不要着急,用稻瘟灵,几天就能见效。”蒋裕兰的话让龙林辉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他长舒一口气后,不停说着感谢。

“当时我们村很多水稻都生了病,蒋站长耐心指导我们用药、管护,现在田里的水稻都丰收了。”龙林辉感激地说道。

“蒋站长很实在,不怕苦不怕累,卷起裤脚就下田。”“小蒋是我们丁坝村群众的‘贴心人\’,是我们的‘好女儿\’。”……在丁坝村,一提起蒋裕兰,村民们赞不绝口。

丁坝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长期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2015年9月,蒋裕兰进村后,积极为村民提供各项农技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村里大多是老年人,思想保守,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有一定难度。”蒋裕兰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有一套屡试不爽的经验——通过试点示范,让群众看到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好处,并通过培养科技示范户,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初到丁坝村,蒋裕兰计划试点推广“玉米膜侧栽培”新技术,没想到在宣传发动阶段就遇到了阻力。村民认为,“玉米膜侧栽培”前期掏沟、垒厢、覆膜等既多花劳力,又多用农膜,比传统的玉米肥团露地栽植费事多了。因此,大家对此项新技术推广并不上心。

怎么办?蒋裕兰向广安区农业部门和兴平镇党委政府汇报后,争取到近10万元资金,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农膜及肥料等物资,在全镇公路沿线建起100亩“玉米膜侧栽培”镇级示范点4个,在各村分别建立不低于20亩的村级示范点19个。当年,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栽植的玉米抗旱效果明显,亩产量比露地栽植的玉米高出50公斤,亩产值增加100元。

“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栽植玉米,虽然每亩地多花了30元的农膜和10元的劳力费,但除去这两项成本,亩收入增加了60元。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蒋裕兰抓住契机做起了宣传工作。在事实面前,群众信服了。近两年,兴平镇采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种植的玉米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

问及驻村帮扶工作近两年来的感想,蒋裕兰说:“作为一名驻村农技员,让贫困户脱贫奔康是我的第一目标。只要有助于百姓脱贫奔康的事,我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

新闻推荐

井河镇 持续推进“洁净水”行动

本报讯(吴成斌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9月7日下午,在井河镇高岩村兴旺养猪场,正在建设中的两口大型沼气池和沉淀池格外显眼。据养猪场业主张尚平介绍,此次开建的沼气池和沉淀池容积分别为80立方米和120立...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为帮助兴平镇丁坝村贫困村民早日脱贫奔康,驻村农技员蒋裕兰 卷起裤脚就下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