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广安新闻 > 正文

《论语》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

来源:广安日报 2017-08-13 04:07   https://www.yybnet.net/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肖云书

□景心

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如同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循环往复,天道有常,永不欺我。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是最好读的一部,记录的是亲切的话语和简单的故事,却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就如清朝赵翼所释:“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无论什么时代,社会的秩序和人心的良善都是个人幸福、国家安定和民族发展的基础。《论语》详细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但又深入浅出,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这是华夏精神的源头活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对于民族性格的养成和社会显性隐性制度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不断失落,甚至断层,我们需要原生的、质朴的、良知的精神来帮助自己找回迷失的心灵和民族的信仰,重读《论语》就是最佳选择。

不要担心《论语》太长,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学。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以治平为本。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

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状态,其极致必然是止于至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然状态就是“仁”。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决于道德的自主性,努力地提高内在修养,会达到仁的境界。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但是仁的精神不能只止于此,还要推己及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当今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仁政”对全人类都具有深远意义。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孝道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伦理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学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孝悌也者,仁之本欤”,是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重要的内容,是规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弘扬孝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做法。“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蒙以养正,圣功也”,说的就是养育懂得孝道的孩子,做父母的就有圣贤之功。

孝的主要内容,一为赡养,二为孝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只有真诚的心,由此生发出神圣的“敬”与不尽的“爱”,对待父母真心欢喜、和颜悦色,才是真孝。三为安亲,子女立身行道,不行不义,以免父母蒙羞或担忧。四为终身孝敬,乃至葬、祭都以敬以礼。

真正的“孝”不仅在于家庭,而且能够生发人性之善,这或许才是孔子以孝为仁之本的含义。“孝”维系着人们最基本的温情,敦促人们承担责任,使社会更加和谐。

《论语》注重“天人和谐”的思想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其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和谐相处,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等等,处处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被认为是孔子的追求,是儒家所推崇的境界。人顺应天时并且享受天时,与自然合而为一,是大智慧的表现。人作为天地之子,能化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归属,从而获得了不竭的幸福。

《论语》引导寻求内心安宁获得幸福

现代人不缺少向外而求的努力与奋斗,缺少的是向内而求的灵性追索,因此,我们普遍感到不幸福。在盲目追寻、拼命奔波的今天,人们忘记了幸福的真谛并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内心。当颠簸和劳累成为生命惯常的状态,我们又怎样守护内心的安宁与愉悦呢?《论语》教人取舍,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让孔子赞赏,也能带给我们以启迪。《论语》中对于生命本质的揭示随处可见,提醒我们舍去社会加诸在我们身上的名利和观念的枷锁,去追求为“人”的真实感,追寻“君子”之道的充实感。

《论语》的社会道德思想

社会存在发展必然需要经济、军事、制度以及道德的支撑,孔子认为道德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支撑点,也是核心与主导。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主导是“信”,是“仁”之贯彻,即仁义道德要在社会生活得以贯彻。只有这个核心之支撑才能让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只有统治者具有仁义道德才能表率、感召人民,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努力。

”修齐治平“是孔子儒家政治思想的精华。“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注重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论语》从修身这一根本环节入手,强调道德上的修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修身对于整个社会的实际意义。

孔子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老夫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同时,孔子又是与时俱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或许是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在全人类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是孔子政治哲学的最高追求,也是孔子为之奔走而“不知老之将至”的理想。或许,可以说,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空想社会主义第一人。

广安市国学学会、广安丰德国学院供稿)

新闻推荐

“无缝隙”网格化管理26名“街长”正式上岗

本报讯(前锋记者站兰林前)今年6月以来,前锋区全面实行“街长制”工作模式,该区26名区级领导分别担任各责任路段“街长”。该模式的实行,旨在及时发现、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辖区市...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论语》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