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倩
近年来,市发改委着力推进广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日,记者就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下一步工作重点等内容,对市发改委主任熊祥俭进行了专访。
记者:近年来,在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市发改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熊祥俭:我们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广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
狠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严把项目审批入口关。坚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把好新上项目的审批关。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速低碳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型经济。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51.4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2.6%;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重点工业产业实现产值1056.1亿元、增长26.9%,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3.1%;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6.9亿元、增长18.2%;三次产业比例优化到15.8:51.6:32.6。
狠抓能源总量控制消费,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加快清理整顿小煤矿,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促进煤矿升级改造,合理化开采;加大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控制煤炭使用,全市城区及近郊乡镇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85%以上,各工业园区天然气利用率均大幅度提高。2016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狠抓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作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近两年来,广安市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循环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记者:如何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熊祥俭:主动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和政策。2016年,全市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8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其中环保大气及能源减排安排专项资金1710万元,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安排专项资金3512万元,煤矿关闭安排专项资金1.17亿元,森林植被安排专项资金1172.1万元。我们通过价格、税收、金融及其他专项政策,对企业加强引导,全市工业“三废”利用率稳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总量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们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试点示范改造、广安发电公司发电机组节能改造等项目争取中省专项资金近亿元,并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方面争取价格补偿等政策。
记者:下一步,广安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作?
熊祥俭:我们将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一步强化核准备案、节能评估审查等,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淘汰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做好工业节能工作,跟踪抓好企业系统节能、结构节能、技改节能;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抓好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和商业节能;做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广循环化生产方式;逗硬督查考核,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考核督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琴又到一年征兵季,这几天,广安区广门乡民政所负责人、望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小浪天天奔走于广安区人武部和广门乡政府。“应征新兵的信息采集工作马虎不得,明天还要带他们到医院体检。”8...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