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临港区宜宾汽车产业园的凯翼汽车智慧工厂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冲压产品进行检测。兰锋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绵阳秦川恒远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内外饰车间里,工人正在生产汽车保险杠。 蒲滔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作业。 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风向
“上个月,我们接到重庆市江津区数十辆新能源公交车的订单,意味着我们的新能源商务车终于进入重庆市场。”8月13日,银隆新能源(成都)产业园传来好消息。
几乎同一时间,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忙着和重庆汽车厂商联系对接;重庆两江新区也组队来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交流沟通……
越来越密集的互动,传递出强烈信号:川渝两地携手打造汽车产业发展高地的战略已紧锣密鼓地铺开。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是重要发力点之一。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深化合作对接活动举行,川渝两地经信部门明确提升产业配套合作、加速新兴产业集聚等六大重点合作事项,剑指共同目标:力争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引擎开始轰鸣,在汽车产业合作这条新赛道上,成渝两地将跑出怎样的加速度?
□本报记者 张彧希
六大重点合作事项
提升产业配套合作
加速新兴产业集聚
推动技术创新协作
促进应用示范融合
共享检验检测资源
加强两地汽车产业交流合作
共同目标
力争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础
产业和园区互相依托企业间配套合作紧密
川渝两地制造业合作,为何汽车产业是重点?这源自双方的产业基础与合作铺垫。
“2019 年 ,四 川 生 产 汽 车111.7万辆,产值近3000亿元;重庆生产汽车138万辆,产值3227亿元。”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处长刘珂拿出这样一组数据。
看规模,成渝两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逐步形成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于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
看特色,四川省持续加快汽车产业中高端产品导入,整车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沃尔沃、吉利等,零部件企业涵盖产业链各个环节;重庆则形成了以长安系为龙头、十余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具备年产400万辆的综合生产能力。
两地汽车产业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园区,84%的企业由重庆企业家投资兴建,85%的产品为重庆企业配套,90%的企业“瞄住”重庆汽车产业。
南充市营山县依托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等优势产业,建立重庆配套产业园。
重庆戴卡捷力每年有200多万件产品销往一汽大众等四川地区的整车厂,公司产品不久前还进入了四川沃尔沃的供应体系。
据不完全调查,四川共有139家零部件企业与重庆汽车制造企业配套,2019年配套28476.2万套;重庆则有71家零部件企业与四川的汽车制造企业配套,2019年配套804.7万套。
尽管如此,成渝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尚有短板,“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刘珂分析,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如何紧跟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趋势,值得深入思考。
日前的合作对接活动上,成渝两地经信部门明确了提升产业配套合作、加速新兴产业集聚、推动技术创新协作、促进应用示范融合、共享检验检测资源、加强两地汽车产业交流合作等六大重点合作事项,目的就在于提升成渝地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率先形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日趋热络的交流
线上线下共同推动 在强链补链上做文章
上月下旬,国内疫情之后首场线下汽配展——“2020四川(成都)汽车及零配件国际展览会”在成都开幕。值得关注的是,重庆首次组织了中船重工长江科技、三三电器、重庆南迪等14家重庆知名汽配企业前来参展观展,并在显眼位置单独设立了“重庆汽车配件展区”。
“提升产业配套合作”,被川渝经信部门放在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位置,双方商定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成渝地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对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地整车企业在成渝地区的零部件采购占比,推动成渝地区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汽车产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整车企业都希望能就近解决配套问题。”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各自为政,川渝汽车产业更应各取所长。从建链到强链,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7月下旬,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智能手臂正按照预设的程序运转。谈起金鸿曲轴40多年的发展史,该公司营销部经理杨伦超说:“毗邻重庆市场,是金鸿曲轴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金鸿曲轴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当时,该公司50%的产品都销往长安公司,“随后几十年,我们参与了长安汽车所有新品的曲轴研发。”杨伦超说,双方的合作,不仅帮长安汽车大幅降低曲轴购买成本,也为金鸿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
而内江也借力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成长为西部第二、四川最大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更多企业在川渝合作提速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汽车零部件就近配套率比预计低25%左右——由于不了解周边配套企业的情况,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行政总监安玉贺。对接活动后,这个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安玉贺拿到了一份汽车产业企业名录,当天就有近30家零部件企业找上门来。
线上的交流也日趋热络。7月21日,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发出了一条供给信息,当天就接到了来自四川的咨询电话。
携手加速,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整车企业要寻求高质量的零部件来替代进口产品,但目前许多川渝地区的零部件企业还达不到要求。”刘珂表示,这说明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尚存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质量不够高、创新能力有待突破等问题。
“1+1>2”的愿景
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领域互补和共享
未来,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产业互补,发挥“1+1>2”的优势,是两地汽车产业急需思考的命题。
重庆,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四川,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两地均具备一定发展潜力和科研实力,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领域,有来有往,各取所长。
内江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等开展院校联合,成功开发了磁流变减振器,目前已具备各类车型减振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年产能360万支。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与电子科技大学进行“5G+汽车”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培育汽车智能网联关键核心技术。
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立波,正着手开展川渝人才合作,“我们看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人才集聚效应,将把研发基地和销售中心设在成都。”
推动技术创新协作,双方将推动汽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之间加强研发合作,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围绕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燃料电池电堆、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车联网等领域,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瞄准科技前沿,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还签署了“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的战略合作协议。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创新能力较强;重庆的部分整车企业也已启动多款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开发。
按照协议,两地将探索开通氢燃料电池汽车成都—重庆的省际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但双方如何就示范线进行实质性的推进,则需要进一步协商落地。”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谭春城说。
此外,共享检验检测资源,两地也有现实需求。
重庆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具备国家级整车和零部件检验检测能力的优势。而四川目前尚不具备相应能力,不少车企需要将产品送到更远的地方检验检测,时间周期较长。
共享检验检测资源,两地将进一步积极鼓励成渝地区汽车整车企业将产品送重庆进行检验检测,缩短产品检验检测周期,促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定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舒艳王奕然)“这个地方是朋友介绍的,据说饭菜很好吃,而且离景区很近,停车也方便。”近日,在邻水县牟家镇天意...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