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 邻水记者站 汪英
2019年,邻水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139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重点用于农村交通7934.34万元,水利工程3259.57万元,用于其他基础设施2912万元,用于种植养殖业2038.4万元。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一栋栋高标准、高质量的新房拔地而起,圆了贫困户的住房梦;一个个惠民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1月17日,记者驱车来到邻水县椿木乡,一幅村美民乐产业兴的画卷映入眼帘。“我们乡上产业发展起来了,交通难题解决了,这些都离不开县财政局对我们的支持。”椿木乡党委书记胡锡强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仅仅是椿木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邻水县财政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注入,建立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助力扶贫攻坚,让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更有奔头,幸福感越来越强!
镜头一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注入
壮大村集体经济
当天,记者在椿木乡田家村的山羊养殖场看到,养殖大户何华良正在清扫圈舍。
胡锡强介绍,田家村是邻水县1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华蓥山麓,共有贫困户74户186人。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怎样带领村民脱贫,改变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局面,成了该乡党委班子考虑的重点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过多番走访、反复考证,椿木乡决定利用田家村的撂荒地种植牧草,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养殖业。
随后,该村使用县财政局拨付的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利用2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购买300余只山羊,成立“田家村石龙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撂荒土地种植牧草,采取“村办公司+养殖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管理。年销售总收入的15%用于养殖投入;17%作为村集体收益,用于扩大生产及村公益性收入;8%用于偿还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0%用于养殖大户的技术和劳务占股;10%用于贫困户固定收益。
该村还利用蜜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了养蜂产业。在邻水县财政局和椿木乡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申请到产业扶贫、产业扶助、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50万元,采取“广安农发生态蜂业公司+村办公司”的模式共建共管,2018年7月购进中华蜜蜂200群,当年产蜜1000余斤。
为了进一步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田家村还在2018年3月发展起了集村民购物、农村电商、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养老保险办理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既方便了村民购物,又把本村的蜂蜜、土鸡蛋等土特产对外销售,方便了群众,增加了村民收入,解决了农产品积压的困境。同时,通过收取一定服务费,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截至2019年10月,该村集体产业项目收益约15万元,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实现增收。
近年来,邻水县财政局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总体思路,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注入,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同时挖掘存量、优化增量、增加总量,细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改革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将财政支农资金变成股金,村民变成股民,按股分红,带动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镜头二
借力本地个体经济
扩展增收渠道
11月18日,记者走进邻水县长安乡龙井湾咸菜加工厂,工人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加工厂年产量是200吨,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工厂还注册了一个\‘妃上龙井湾’的商标,还有\‘三品一标’认证,可以给村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5个。而就业岗位我们优先安排的是贫困户。”长安乡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龙井湾咸菜加工厂只是一个100平方米的小作坊,由村民李水英经营,为带动长安乡金垭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县财政局安排了2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主要用于企业基地建设、厂房修建、设备购买、品牌创建。
现在,昔日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占地1200平方米、年加工咸菜200吨的龙头企业。财政投入部分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每年分红所得1.7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村公益事业等。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邻水县财政局始终坚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惠农导向,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以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在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借力本地个体经济,利用资产收益进行扶贫,不仅盘活了个体经济,解决了村里闲置劳动力,也增加了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晓亮范秋邻水记者站岳瑛孔虹)“群众反映古路乡双流村12组公路出现断裂,是怎么回事?”“经调查,该公路因毛坯路基不稳...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