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刘伟 本报记者 罗芮
近日,在邻水县九龙镇市场管理所,记者见到了王超,此时的他刚完成从邻水县石滓镇花房村第一书记到九龙镇市场管理所所长的角色转变。在新的岗位上,他快速融入到工作中,但花房村始终让他牵挂。
2016年7月,27岁的王超由邻水县工商质监局(现邻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贫困村——石滓镇花房村任第一书记。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机关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王超坦言,那时,大多数村民认为他这个年轻人吃不了苦,干不了多久就会走。可王超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想尽快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须‘沉’下去。”王超说,来到该村后,他便开始走村串户,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花房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近两个月时间挨家挨户的走访,他心里有了底。
王超有一个“村情民意”笔记本,上面收集了村民反映的困难与问题。“村民长期被道路交通不便和饮水难困扰。”王超说,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他与村支“两委”班子对花房村的道路交通和饮水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积极争取资金,制定详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花房村有了改变。2016年7月底,花房村建成水泥路20.49公里、泥结碎石路6.4公里、便民路3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建设生产水池7个、铺设引水管道5.2公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方便多了,家家户户也用上了放心水。
改变,仅是冰山一角。接下来,让村民脱贫致富成了王超的工作重点。“根据花房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我多次与企业联系,协调他们到花房村招工,花房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了500人。”王超说。
但王超深知,仅仅这样还不足以让花房村脱贫。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支柱产业?这一直是王超在思考的问题。于是,他深挖村情,决定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
“花房村地处丘陵,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面临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的困境。”王超说,为此,他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同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该村已发展中药材基地500余亩。
事实上,花房村还面临另一个困境——土地撂荒严重,怎样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是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难题。为此,王超与村干部为找对产业,多次外出考察,最终决定发展蜜冠李产业。
2016年12月,村里建成700余亩蜜冠李种植基地。通过“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促进群众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在基地里务工,工资是50元一天。”王超说,去年,村里又种植了200余亩蜜冠李。目前,在村支“两委”的协调帮助和业主的精心管理下,种苗长势喜人,已实现初产。
2017年底,花房村通过评估验收,实现整村脱贫。村集体经济由2014年的零收入发展到如今,已累计收入5万余元。
昔日的贫困村焕发新的生机,村民对王超打心眼里服气。在王超卸任之际,花房村村民对他依依不舍,称赞他是一位好书记。
“脚踏实地加油干,只为群众一声‘赞’。”王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表示,尽管他现在人已经不在花房村,但他的心永远与花房村在一起。
新闻推荐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把干部选好...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