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 本报记者 张飞 蒋师帅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以来,与会的广安代表团代表认真履职、参加审议。结合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代表们积极为“三农”代言,为人民群众期盼“奔走疾呼”,建农业产业振兴真言、献宜居乡村建设良策、提共同奔康致富措施,这些沾满“露珠”的建议在会场引起强烈共鸣。
省人大代表吴贤云:
建议来自村民坝坝会
“我是邻水县太和乡火炮铺村党支部书记吴贤云,来参加省两会之前,我专门邀请了一些村民开坝坝会,问他们有什么意见建议让我带来。有人就说,想把我们村口的这条小河流治理一下。”朴实贴切的语言、新颖的开头,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以我们太和乡为例,山厚林密、涧深沟长,2万人的地方天然形成了3条总长9公里的小河流。但由于大部分河段为泥土河岸,遇洪泄压能力差,一涨大水就会造成农作物被淹、农田被毁。”吴贤云在发言中说。为此,他建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要求,(紧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加强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
吴贤云不无担忧地说:“这只是我们村的情况,我也了解了一下,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些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这带来的不仅仅是农业受损,很多时候还会给群众出行埋下安全隐患,威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啊!”
吴贤云发言完毕,会场响起热烈掌声。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李江主动起身,走到他面前竖起大拇指,直言“提得好!”。
省人大代表黎红:
让农村“经济心脏”健康有序跳动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必须挖掘乡村经济活力,发展农业产业,但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黎红是广安市环境监测站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她在发言中提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这就要求既要算好“经济账”、又要算好“生态账”。
黎红表示,必须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到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建设中、贯穿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田园变公园,真正让农村的“经济心脏”健康有序跳动。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好事。但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呢?”黎红同时建议,乡村振兴要注重规划引领,把规划当成首要任务、首选“菜单”,谋定而后动。在具体举措上,她提出,要根据当地的风土民俗、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个性化量身定制规划。如果千篇一律,就不知是看得见谁的山、望得见谁的水、记得住谁的乡愁了!
省人大代表杨晓凌:
提升丘区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运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据调查,四川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左右,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进程。”杨晓凌是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期扎根农村,对“三农”工作尤为关注。为此,他认为,落实新要求、实现新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现代农业装备的提升。
杨晓凌表示,丘陵山区种植制度多样,规模小、种植分散、规格不一,农民购买力弱,投入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有限,中央财政投入及政策倾斜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他建议,购机补贴政策应适当向丘陵山区倾斜,促进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刘伟本报记者王林城掩森林中,人在画中游,这是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愿景。两年没回家,家住邻水县城宏帆广场...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